《小音樂家揚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份
課文語言形象生動,蘊含著豐富的訓練學生想象力的因素。有的句子中含義深刻,宜于訓練學生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和有感情地朗讀。在第二課時教學中,還要求讓學生適時適地地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抓住“點”,感知人物形象,借助娓娓道來的故事情節及主人公悲慘的命運結局,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愛”與“憎”,“美”與“丑”。第二課時重點教學第四、五段(9—17小節),找出有關描寫揚科眼神的詞句,反復誦讀,對比聯想,內化語言文字,使人物形象在腦海里形象化地再“生”。
[設計案例]
第二課時
一、音樂渲染,積累語言。
1、放奧地利作曲家施特勞斯的音樂作品《春天的歌》,師:咱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優美的樂曲,寫一寫你聽到了什么聲音?能填幾個就寫幾個。(練習紙上)
小蟲()地演奏;麻雀()地歌唱;木*()地作響;青蛙()地叫起來,啄木鳥()地啄著樹干,甲蟲()地飛著,流水()流著。
2、交流反饋:指名讀——配樂讀,要求讀出歡快的情緒。
3、導入新課: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可見揚科是一個極具音樂天賦的孩子,對音樂癡迷不已,熱愛之極,長大后極有可能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音樂家,但他的愿望實現了嗎?請同學們自由輕讀課文的四、五兩段,讀完后告訴大家:我讀懂了什么?(讀后交流)
[設計意圖:教師先創設一個歡快的音樂氛圍,為與下文主基調的對比作鋪墊,使學生通過鮮明的情感反差更好地體會到資本主義舊社會的殘酷和小音樂家揚科命運的悲慘。同時,回顧上節課已學的舊知,借機很好地積累部分擬聲詞。既鞏固了字詞,又加深對文章的情感體驗,不失為一舉兩得的良策]
二、以點帶面,以情悟情。
(一)自讀第四段
1、師:邊讀邊用“——”劃出揚科酷愛小提琴的句子,并深情地讀給你的同桌聽,讀得好的同桌待會兒向我推薦。
2、同桌互讀互評,師巡視。
3、組織評比交流,每個大組至少兩位學生。教師相機點評,重點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讀出重音,讀出感悟。
4、師范讀,生齊讀。體會文中“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指的就是揚科熱愛音樂的巨大力量,使得膽小柔弱的揚科敢“鋌而走險”。
5、師: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揚科的眼神已經告訴我們他對小提琴的熱愛已超乎尋常,虔誠之至。請你把本段中的有關句子聲情并茂地讀出來。(投影展示兩句話)并談談自己的理解。(師板書)
(1)揚科躲在草堆后面,眼巴巴地透過開著的門,望著掛在墻上的小提琴。(“眼巴巴”說明什么?)
(2)揚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頭,望著心愛的小提琴。(“跪”、“抬”分別說明什么?可想他當時是怎樣望的?指名表演,又說明什么?)
6、配樂練讀這兩句話,體會小揚科當時的心理。
7、揣摹人物心理,想象訓練。師:面對著日思夜想的小提琴,跪著的小揚科是怎樣想的?
8、小結。
師:咱們就是緊緊抓住揚科的眼神,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的。通過他的眼神,我們就仿佛看到了一個孤苦無依,對音樂執著不移的小揚科活生生地站在面前,眼神充滿著企盼,充滿恐懼,充滿著哀求。描寫他的眼神句子在第五段還有,請大家用已學的方法自學13—17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