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音樂家揚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份
三、學習第三段,嘗試運用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獨立操作。
1、自由朗讀思考:揚科愛聽樂聲,當他聽到真正的音樂和歌聲,又有怎樣的感受呢?劃出揚科感受語句。①反饋出示:揚科覺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顫動,都在歌唱,都在演奏。用“凡是……教……”改寫這句話,說出表面意思。②播放提琴合奏曲,范讀。學生體會揚科的感受,說說這句話的含義。③指導感情朗讀,比較“興奮”和“陶醉”的不同讀法。
2、找出最能看出揚科愛音樂的語句讀一讀。自由討論并反饋。說出“要是有一把小提琴,揚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換”的含義。
3、配樂朗讀出示幻燈(揚科拉提琴)想象畫面及揚科的感受。
4、小結:這段主要寫了揚科聽音樂愛提琴,通過句子含義的理解,可以看出揚科愛音樂愛提琴已到了不顧一切的程度,他愿意為音樂獻出一切甚至于生命。一、獨立學習第四段,運用方法,理解句子的含義。1、自學、提出要求:(1)默讀第四段,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2)運用“理解句子的含義”的方法,完成作業四。(3)想想揚科是怎樣愛音樂的,尋找疑難問題。2、檢查自學情況:(1)說說第四段的主要內容。(2)出示“……但是有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在推著他往前走,推著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慢慢地向著移動。”說含義: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揚科“愛音樂”而“不顧一切”?“無法抗拒的力量”又是什么力量?(3)指導朗讀:用緊張、凄慘的語氣朗讀第2段(討論后,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集體讀)。3、質疑問難。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點撥。4、結合這一段的內容,用“凡是……都……”談談感受,說一句話。
五、圍繞課堂學習任務總結。
六、作業六:用“凡是……都……”造句。
附板書: 11、小音樂家揚科
愛樂聲沉浸(重點句1)
愛樂器陶醉(重點句2)
摸小提琴不顧一切(重點句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在剝削制度下,窮人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擺脫悲慘的命運,感受作者同情受壓迫者和憎恨剝削制度的思想感情,體會當時波蘭社會的黑暗。
3、體會文中一些描寫生動、感情色彩強烈,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課文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體現揚科熱愛音樂的。
教學難點:理解造成揚科悲慘命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具準備:錄音帶(配樂音帶)、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渲染氣氛。
1、談話引入:同學們,昨天是“六一”兒童節,在慶祝你們的節日里,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吧!但是有一位年齡與你們相仿的孩子,卻沒有你們幸運,小小的年紀卻做了牧童,為了想摸一下小提琴,而活活被打死,他是誰呢?(揚科)
人們稱他為什么呢?(小音樂家)
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音樂家揚科”。(板書:28小音樂家揚科)
2、導入新課:同學們,大自然賜予我們各種美妙的聲音,陶冶我們的心靈,蕩滌著我們的靈魂,展現它那博大的胸襟。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想一想,為什么大伙兒稱揚科為小音樂家?他能成為音樂家嗎?(讀后小組交流、討論)
3、匯報交流結果。(各組選一個學生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