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浙教版教案3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形象。
教學重點:深化重點句
教學難點: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出示句子:
小溪發出輕輕的流淌聲。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2、提問:這兩句話都是寫什么?它們的表達方法與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深化重點
1、齊讀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
2、出示句子:
(1)背篼里盛著滿滿的柴禾。
(2)比較異同:
相同點:都是說背篼里盛著東西
不同點:前一句寫了作者看到的事實,是平實的記敘,后一句寫了作者的聯想從“一次”聯想到“許多次”,是指整個童年辛勤地背柴禾,點出背柴禾的象征意義。
(3)體會感情。從“領悟”到“贊揚”。
(4)感情朗讀。
三、朗讀訓練
1、要求:
第一段要用親切、輕快的語調來讀。
第二段要用親熱、歡樂的語調來讀。
第三段用領悟、贊美的語氣來讀。
2、自由練讀。
3、指名讀、評議。
四、分段練習,指導背誦。
(用“首詞引背法”指導背誦)
五、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我們抓住重點句“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來讀讀,想想,這樣,一個可愛的山村孩子的形象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他那勤勞、樸實、忠厚的美德,讓人喜歡,受到人們的贊揚。
六、課堂練習
二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2、學會13生字;理解19個新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學習“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找出課文的重點詞句,全面理解課文重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點。
教具:投影片 課文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
1、小小一個兜,寶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褲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題,學習“篼”字
3、《背篼》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
二、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用課題擴充法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什么時候) (誰) (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項要求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字詞。(基礎較差)
(2)提出難讀、難寫、不理解的字詞。
字音重點:梢、攢、漬、背、盛。
字形重點:篼、撩、揩。
檢查詞義:蜿蜒依依送別積攢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說說讀后的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勤勞
4、學習“學習提示”。
(1)投影出示:我們在學習課文時要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找出課文重點句。
三、作業;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圍繞重點句,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
1、讀課文重點句,導入:這個勤勞的孩子回來了。自由讀,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同桌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