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海倫·凱勒
b.“拼命摸讀”
(我們知道盲文是向外凸出來的,由點數和點位的不同來區分,只能靠著手指慢慢地、仔細地摸讀,這樣的學習遠遠比我們正常人來得困難。)
c.“如饑似渴” “摸出了血”
(當時海倫年僅7歲,為了學習,她小小的手指頭竟摸出了血,她會喊一聲疼嗎?她會哭著去找媽媽嗎?她無怨無悔,為的就是學習,學會閱讀。)
2、齊讀這句話。同學們你們知道盲人是怎樣讀、寫盲文的嗎?
盲文是透過點字板、點字機、點字打印機等在紙張上制作出不同組合的凸點而組成,一般每一個方塊的點字是由六點組成。盲人需要用心、仔細的觸摸這些凸點來辨別是什么字,從而認讀;盲人的書寫更加困難。需要用食指的指節用力叩擊盲文筆,在厚厚的紙上扎下一個個突起的盲文點。長時間書寫,手腕、手指都會酸痛,甚至變形。
3、了解了這個知識,再讀這段話,(課件“她不分晝夜……摸出了血”)想說什么?
學生交流(困難這么多,她還能堅持,不屈服,太堅強了。她多么渴望能學到知識。……)
4、指導學生朗讀 想象著海倫摸讀盲文時的艱辛,帶著你深深的感動之情讀好這些詞,這段話。
(二)還從哪些語句中讀出她不屈不撓精神的?
1、(第6段)海倫10歲的時候,越來越強烈地想開口說話。父母為她請來盲啞學校的薩勒老師。薩勒發音時,要海倫把手放在她的臉上,用感覺來判斷薩勒舌頭和嘴唇顫動的情況,以此體會怎樣發音。這種完全靠觸角學習說話的方法,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海倫后來在回憶自己的這段學習生活時說:“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親密的伙伴――能聽懂我說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復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
(1)首先請同學們想想:海倫既聾又盲,那她是怎樣學習說話的?
(學生指出:海倫把手放在她的臉上,用感覺來判斷薩勒舌頭和嘴唇顫動的情況,以此體會怎樣發音。)
(2)請學生閉上眼睛,觸摸同位的臉,體會一下海倫學習的情形,親身體驗她學習的難度。老師小結:這種靠觸覺練習說話的方式,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海倫這樣說(師生齊讀:“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親密的伙伴――能聽懂我說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復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
(3)再聯系下文看看(7自然段)后來“她說話的能力竟然和一般人沒什么兩樣了”當她大聲喊道:“爸爸,媽媽,我回來了”剎那間,爸爸和媽媽緊緊抱住了海倫,留下了興奮的淚水。
這是興奮的淚水,也是心酸的淚水,因為他們仿佛看到海倫曾經( ) ,曾經( ) ,曾經 ( )。(學生思考自由說)
(4)指導朗讀
讓我們體會著海倫說話的艱辛,想象著她付出的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一起來讀這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