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當中的第9課《二泉映月》。
一、教材分析
《 二泉映月》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了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對于《二泉映月》這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蘊藏的內涵和意境,并通過朗讀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但本課篇幅較長,難點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樂上的專業術語,而且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對于缺乏生活經驗的小學生來說,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于是,我采用“創設情景、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進行本課教學。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于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蘊含于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以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體現“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綠線中的10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夜景色和由琴聲聯想《二泉映月》樂曲豐富內涵的語句的意思,并能選用部分詞語寫一段話,來描寫自己所觀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過朗讀和背誦課文的訓練,感受民間藝人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引領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所在。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本堂課的教學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利用多媒體播放樂曲《二泉映月》(節選),讓學生談談聽完樂曲后的感受(悠揚、婉轉、悲傷、深沉、優美、高昂……)教師相機介紹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書課題:二泉映月
第二部分:了解坎坷、感悟情懷。
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為后面感悟琴聲內涵定下感情基調。由于年代比較遙遠,學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采用了“一唱三嘆”的朗讀方法,大量的補充資料。一、展現二泉美景圖片,加上老師的介紹,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心中美麗的二泉。二、啟發學生想象阿炳孤苦無依、賣藝度日的畫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的坎坷經歷。三、通過老師的描述來感受阿炳的“人窮志不窮”,不向命運屈服的骨氣。緊緊圍繞“漸漸的、漸漸的…”這句話,一唱三嘆,在感知阿炳的嘆息、哭泣、傾訴、吶喊的情況下,讓學生逐漸深入阿炳的內心深處。十多年的坎坷經歷、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讓學生在音樂中想象;在朗讀中感悟、滲透!濃重的為學生定下感情基調,為下文服務。
第三部分: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在前面扎實的鋪墊上,學生來真正體會琴聲的內涵。這一部分教學本著“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從讀懂到讀好。首先是讀懂,讓學生潛心、用心的聽一邊樂曲。先聽,再說,最后接觸文本。符合人的整個人知過程,強化思考,水到渠成。接著更深一層的讀,問:樂曲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于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內心感悟至深了。接著就是帶著感悟來讀好,讀中感悟,悟后再讀,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