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 說課稿
我要說的是鄂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二泉映月》的第二課時。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生動記敘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聯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一定的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主人公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從而體驗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為此本課我主要采用自學求索、以學定教,情境教學、激發想象,
1、自學求索、以學定教
課堂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根據自己的經驗積累參與討論、交流、歸納、激活學生的內在動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變繁瑣的“講”和“問”為適時的“啟”和“導”,學生變被動的“聽”和“答”為主動的“說”和“思”,課堂伊始,我讓學生針對題目再次質疑,你還想知道關于二泉映月的什么?確定本課時教學內容。
2、情境教學、激發想象
“在一定情境之中訓練語言事半功倍”,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學中,我運用了許多“假設”讓學生在情境中走進人物的內心,通過朗讀、閉眼想像,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走近阿炳,進行有創意的閱讀,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三、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目的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先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寫畫面、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讀是吸收,寫是表達。
四、說教學流程
根據我在本課所采用的教學策略,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回憶美麗二泉;2、體驗坎坷人生;3、傾吐滿腔情懷;4、勇敢面對苦難。
1、回憶美麗二泉
上課開始,我就用音樂渲染氛圍,激情導入,讓我們跟隨著這優美的旋律進入我們的課堂,進入美麗的二泉世界吧!
學生齊讀課題后,我適時地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帶領大家再次神游美麗的二泉,學生讀句子、讀詞,在凄苦的背景音樂和優美的畫面將學生的深思凝聚起來,帶入一個優美的意境中。
接著引入主題:你還想知道關于二泉映月的什么?學生質疑:這首二胡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阿炳想通過這首曲子傳達什么樣的情感?
2、體驗坎坷人生
(1)隨著問題的提出,讓他們帶著問題自讀課文3-6自然段,學生很快便找到了第4自然段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經過,此時回顧課文第2自然段師父說:“等你長大后會聽到許多奇妙的聲音”與這一段中“阿炳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相對比,引發學生的疑問:難道這樣的聲音叫奇妙的聲音?為什么阿炳聽到的是嘆息、哭泣、傾訴與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