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 說課稿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抓住第3自然段“雙目失明”“賣藝度日”兩個高度概括阿炳一生命運的詞語,讓學實際想象補白聯系生活走進阿炳。
第一步:感悟“雙目失明”
讀這個詞只要幾秒鐘,可是“雙目失明”對一個人的打擊是怎樣的呢?阿炳看到了嗎?他看得到嗎?阿炳再也看不見了,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呀,在他眼前的除了黑暗還是黑暗,此時讓學生品讀重點句子“漸漸地……漸漸地……”
第二步:為了感受阿炳充滿苦難的現實生活,引領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在感悟“賣藝度日”這個詞時,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看過的賣藝情景是怎樣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也許……也許……也許
把你看到最真切的一幅畫面寫來(阿炳的年代畢竟離孩子們的生活太遙遠了,但他們用自己一顆善良而富有同情的心,憑借想象的翅膀走進阿炳)
孩子們一個個文思泉涌,這個說、那個說。
在寫話過程中,加深了對坎坷的體驗,再讀這句話,孩子們讀得時而深沉,時而傷心,時而激憤,時而倔強。
(三)傾吐滿腔情懷
在二十年代,在那個社會,有人聽懂他深沉的吧息嗎,有人關心他傷心的哭泣嗎?有人在意他激憤的傾訴嗎,有人理解他倔強的吶喊嗎?沒有、沒有、沒有,聽著、聽著阿炳將自己滿腔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矗蒙枚兜氖帜闷鹆硕牐缙缭V的琴聲,從琴弦上流泄出來。伴隨著《二泉映月》婉轉回蕩的琴聲,孩子們秉息聆聽。
阿炳用心演奏音樂,孩子們用心領悟音樂,所以在談感受時都很到位。
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到直接描寫琴聲變化的句子,自己細細讀一讀、慢慢讀一讀,說一說你從琴聲中仿佛聽到了什么?從阿炳的心聲中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組織全班討論,聽三次不同的琴聲,想象當時的情景。
學生有了情感的積淀,對描寫阿炳創作《二泉映月》及《二泉映月》旋律的語句理解、體會得比較到位,此時趁熱打鐵,強化感情朗讀訓練收到了很好效果,教師的適機范讀,更是博得了學生的陣陣掌聲。
4、勇敢面對苦難
我通過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對聽《二泉映月》后,熱淚盈眶地說:“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的態度,引導學生領會阿炳對命運抗爭、對光明向往的抗爭精神,極巧妙地突出了中心。
此后,再次感受《二泉映月》那動人心弦的樂曲,師生共同沉浸在樂曲的意境、人和的思索之中。
坎坷給人們帶來了悲痛、哀傷哭泣,但對一個敢于和命運抗爭的強者,苦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的生活也不會一帆風順,也會遇到一些溝溝坎坎。讓我們勇敢面對吧!
五、教學反思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讀此文,我便被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空靈意境所吸引,更被蘊藏于文字但又淋漓盡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當我聆聽完那舉世聞名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后,內心更是震撼!這是一篇適合朗讀,而且需要通過朗讀來感悟的課文。我該怎樣來指導學生朗讀呢?
1、主動探究、以學定教
本課的教學以“你還想知道關于二泉映月的什么?”為切入點誘導學生做出探究反應,學生通過探究思考達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