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園子教案及反思
三、開放——提高自身的底蘊是關鍵 所謂文化底蘊,就是分享人類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就是學識的修養和精神的修養。一個教師的文化底蘊,不僅決定著他理解、駕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創造一個豐富的課堂,才能給學生以廣博的文化浸染。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無疑,語文的魅力來自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魅力,語文教師應該是閃爍著人文精神光芒的文化傳承者。“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教師要飽讀詩書,用自己高雅的氣度,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學生。 每次聽課,對那些胸懷若谷的教師們總是非常的佩服。欽佩他們能夠在課堂在駕馭自如,縱橫千里卻始終神韻自若。我想,他們的這份自若來自他們廣博的學識,豐厚的文化底蘊。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這樣說:“讀書也是為了更好的活著——寫的存在可以使我們的靈魂生長著,心壑洞明著,能夠燭照我們的生活現象。一旦放棄了廣泛主動的閱讀,你的精神世界將變得黯然神傷。”竇桂梅老師的身體力行告訴我讀書是生命的一部分。她不但照亮了自己的人生路,也照亮了許多學生的人生路。如果說讀書學習是吸納,那么思考就是消化吸收。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思考帶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豐盈,在思考中成長,不做“重復”自己的教書匠。 心中有夢想,就多讀書吧;心中有夢想,就勤于思考,敏于行動吧,積極開拓屬于自己的教育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