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說課
【編者按】此文為西小楊玉翠老師在參加“雨花小語學科帶頭人”考評時的說課稿,現貼出供大家學習、研討。課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一、說教材分析。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文章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艱難的困境中兩次撰寫明史巨著《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 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技能目標: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通過語言文字,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有希望。使學生受到心靈的啟迪。
二、說教法、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變教師主導為學生主體,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要求,為了充分實現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求知,我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變學生的苦學為樂學。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通過多種互動的交流,給每個學生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并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發問、探究,通過自主的嘗試、實踐升華為學會學習。
教學中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促悟,讀中悟情,以情促讀,讀中深化認識,陶冶情操。創設情景,引領體驗,合作對話,自主構建。
三、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質疑定標。
先板書課題,指名讀準字音“厄運”,解讀什么叫“厄運”,再引導質疑。學生會提出很多問題,我加以梳理,最后確定兩個問題帶進課堂:是誰遭到厄運?他有著怎樣的信念?“疑,思之始,學之端。”根據學生的疑問,以學定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體地位。
(二)整體感知,理清順序。
首先讓學生自主讀課文,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閱讀,然后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相機出示文中重點句子:“新寫的《國榷》共104卷,500多萬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敝缹W生朗讀,弄清這句話包含了幾層意思,抓住文中的“原先”“新寫”理清文章脈絡。
(三)精讀品味,深入探索。
1.抓住這句話中的“原先”,問學生:你想到了什么?原先的《國榷》是什么樣子的?以此為切入口,進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學。第一段教學時,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出談遷家境貧寒,理解重點詞“博覽群書”的意思,體會談遷治學刻苦。這段還有很多數字,引導學生思考,讀到這幾個數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體會作者這樣寫的好處?通過反復讀,反復思考,知大意,識人物,深入了解談遷,為下文教學做好鋪墊。
2.然后抓住關鍵句中的“新寫”,問:你從新寫二字中又想到了什么?生:為什么要新寫呢?進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感悟厄運。
(1)引渡:當五百萬言的史書手稿終于完成的時候,談遷心中是多么的喜悅呀。這意味著二十多年的心血將得到回報,可是,人有旦夕禍福,接下來從天而降怎樣的厄運呢?自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他遭遇的厄運是什么?學生自讀后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追問:你從哪里讀出厄運帶給談遷很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