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公開課的教案
師:賈島只對韓愈說了這些話嗎?他還說了些什么?(生讀書上句子:“接
著,賈島就把自己寫詩的事告訴了韓愈,并說自己正在猶豫不決,不知道
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
3、賈島都是怎么對韓愈說的呢?請大家做賈島,把話說給你的同桌聽。
2、 學生練說后教師指名敘述。(a、我昨夜去拜訪一個叫李凝的友人,誰
知他不在家。我寫了一首詩在他家門上。今天回想起,覺得詩句中有一個字似乎有些不妥,我不知道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b、韓大人,貧僧昨夜去拜訪友人,可是沒有見著。我雖然沒有見到他,可是昨晚月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暢,我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美好的情景使我詩興大發,我寫了一首詩留了下來。可是我覺得詩句“僧推月下門”中的“推”似乎有些不妥,我正在考慮到底用“推”好,還是用“敲”好。我正在猶豫不決時,沒想到路上沖撞了您的大駕,求您寬恕。)
6、老師想請兩位同學表演一下剛才的經過,誰愿意?
7、師指名上臺表演,兩位學生的表演投入、到位,扮演賈島的同學居然還跪在韓愈面前說話。臺下師生一片掌聲。)
8、當“韓愈”說到“讓我來想想”時,同學們,韓大人正在思考呢,那
我們來討論一下,到底用哪個字好?(a、我覺得用“敲”好。b、我也決定用“敲”好,因為“敲”能表明賈島是個有禮貌的人。c、“敲”還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因為在那樣的夜晚,敲門聲很清脆。 )
9、轉身問扮演韓愈的同學,我們來聽聽韓愈怎么說? “韓愈”:我認為
用“敲”字好,因為用“敲”不但表明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還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你看呢?“賈島”:是啊,多謝大人賜教。
10、同學們,其實,你們比韓愈厲害呢,大家早就感覺到用“敲”好了。
11、聽了韓愈的解釋,大家有沒有想起前文哪句話?(馬上齊讀:“這時,
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
12、賈島聽了韓愈的話,心中的疑問解答了。(板書: 韓愈解疑)
師;(出示詩文)后來,這首詩中的“推”就改成了“敲”。
五、學習第八自然段。
1、剛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樣,都覺得賈島很好笑。現在,你有什么要說嗎?(賈島啊,我剛才是說你是傻子,實不應該。我不知道你其實是在斟酌文字啊!賈島啊,你對待寫作的態度是那么嚴肅,只是小小一個字眼兒就那么認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2、是啊,賈島的創作態度極為嚴肅認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
為這樣,人們稱他為“苦吟詩人”。后來,人們就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
文字叫做——(推敲)
六,延伸拓展。
1、同學們,古人寫詩、作文時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講講嗎?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例,(出示句子)大家看,這句詩句中哪個字用的最好?
生:“綠”。(板書:“綠”字,這個字呈現綠色,同時旁邊出現“到、過、入、滿”這幾個字)王安石在用“綠”這個字之前,曾用過“到、過、入、滿”這些字,經他再三推敲,他決定用“綠”,你們認為它好在哪里呢?
(春天是綠色的。“綠”字寫出了春天的特點,使人聯想到碧綠美好、生機勃勃的景象。“綠”字把春風寫活了,說它能吹綠長江兩岸。)
2、對,就因為這樣,他的這個推敲文章的故事成為了千古傳誦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