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情探文,入景入境——《師恩難忘》教學設計談(蘇教版小語第九冊)
[設計隨想:文章讀懂了,道理弄清了,但孩子并不一定能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道理很簡單,因為這樣的課堂離我們的孩子是遙遠的,而且學生們對這位名聲顯赫的大作家,并沒有多少深刻的了解。于是,我在學生讀文明理的基礎上,安排學生讀圖,安排學生自讀有關作者劉紹棠的事跡。并期望孩子們也能在讀圖的過程中走進田老師,也能在讀“人”的過程中走進作者劉紹棠。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應該是一幅和諧的情景圖。]
四、入境——讀恩悟情
1、引讀。
(田老師那些引人入勝的故事,一直伴隨著我。這些故事就像是陽光,就像是雨露——滋潤著我,感染著我!至今,我還深深懷念著田老師那富有詩意的課堂——)
出示: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
(那個時候,我還不滿6歲,可是田老師卻引我走進了知識的海洋,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很多年過去了——)
出示: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2、回讀。(正因為這樣,四十年后的作者當再見到田老師時,他還要——)
出示: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
3、交流。(現在誰說說,40年后,作者為什么還要像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師行禮呢?)
4、小結板書。
這就是田老師給我的教誨之恩,它使我終身難忘,正如文章中所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板書)
5、拓展延伸。
(栽培一棵樹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培養一個人需要更多的心血,而這心血就含在平平凡凡、點點滴滴的小事中,作者劉紹棠就選取了四十年前的一堂課以此來表達對田老師的敬重和懷念。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的平平凡凡、點點滴滴,請你也選取一件平凡的小事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吧。)
[設計隨想:和諧情景的再現,使得文章中豐富的情感在學生的心中慢慢積淀。當情感達到一定程度時,學生就需要有釋放這些情感的空間。所以,第一范文上,尤其是情感真摯的文章,就更應該有學生傾吐內心情感的舞臺。為此,我設計了引讀,回讀這兩個環節,意在通過學生的體驗和理解內化人物的情感。不僅如此,我還結合這篇文章的寫法,讓學生提筆寫下些關于師恩的文字。相信,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可以習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