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詩人走進“詩”——《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詩句中的重點詞語,能說出古詩的大概意思;憑借詩句,想象詩人與童子對話的情景,感悟隱者高潔的性格及詩人對他的仰慕,感受古詩的語言魅力。
二、教學過程
(一)走近詩人知“賈島”
1.同學們,人們寫文章時的用詞造句都要反復推敲。你們知道“推敲”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嗎?這里邊還有個故事呢! (師講述賈島因斟酌“推”、“敲”而沖撞韓愈的故事,并簡介賈島生平。)
2.唐代詩人賈島的創作態度極為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他的詩自然質樸、高度凝練、耐人尋味,一首《尋隱者不遇》便可見一斑。你看,唐朝大詩人韓愈是這樣稱贊他的——(課件出示: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風云頓覺閑。天恐文章渾斷絕,再生賈島在人間。)再看看,北宋詩人梅堯臣又是怎樣評價賈島的——(課件出示: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3.賈島的詩為什么能寫得這么好呢?他是把詩當做生命的,用他自己的話說:“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他寫詩以刻苦認真著稱,常為得一個好字而費盡苦心。請看——(出示賈島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4.唐朝后期,還有不少詩人成了賈島的超級“粉絲”,把賈島的畫像和詩歌供奉起來,燒香膜拜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五言絕句。 (課件出示:笛聲悠悠,寧靜的高山深林中,浮現《尋隱者不遇》的詩句,動情的配樂詩朗誦在耳畔響起……)
[故事,是學生最喜愛的。悠揚的音樂,美妙的畫面,動情的朗誦,能迅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學習古詩的情境。而對詩人的了解, 可以為進一步領悟詩歌作鋪墊。
(二)走進詩句識“童于”
1.理解詩意。師:這首詩讀來瑯瑯上口,簡單易懂,老師相信同學們自己就能讀懂。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遇到不懂的地方互相討論討論。
2.觀察圖畫。詩人賈島前往山中尋訪隱者,可惜沒有遇到,于是他以這首詩記錄下了與隱者的徒弟的對話。請觀察插圖,結合詩句想象詩人與童子是怎樣一問一答的。
3.引導推測。學情預設:“松下問童子”,是怎樣問的? (師父在家嗎?)你怎么知道詩人是這樣問的? (根據童子答的“言師采藥去”推斷。)請用簡練的表達還原詩人的問話。 (在何處采藥?在山中何處?)小結:詩人的寫法多妙啊,寓問于答,言簡而意豐。
4 . 角色扮演。教師扮詩人間,學生扮童子答。
5.揣摩心理。和童子對話的過程中,詩人的心理經過了怎樣的變化過程。 (出示填空題:詩人來到山中尋訪隱者,見松樹下站著隱者的徒弟,于是滿懷 地問:“請問你師父在嗎?”童子答:”師父采藥去了。”詩人有些 ,又問:“去哪里采藥?”童子答: “就在這山里。”詩人一聽,覺得還有 找到隱者,于是又問:“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霧彌漫,不知道在哪里。””唉!”詩人嘆了口氣,徹底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