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三)了解了全詩的大意,我們現在能不能把這首詩讀得更好呢?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
四、布置作業:
1、書寫本課的生字和字詞。
2、繼續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深入理解詩句,感受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難點:
體會二、三句詩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上節課,我們初讀了《七律長征》這首詩,并了解了全詩的大意,今天我們繼續深入學習,了解這首詩中蘊含的情懷。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詩。
二、全詩雖然僅有56個字,卻向我們展示著長征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我們能不能再讀讀詩句,并結合自己了解的課外知識,說說詩中描寫了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艱險經歷?
(五嶺山險峻、烏蒙山高聳、天險金沙江、大渡河險惡、千里大雪山。)
三、面對長征路上的這些艱難險阻,紅軍戰士們又是怎樣對待的呢?
(一)我們再來讀讀詩句,抓住重點詞句感受紅軍戰士的精神。
重點理解:
1、高大險峻的五嶺山和烏蒙山在紅軍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細浪”、“泥丸”,這一大一小的對比,表現了紅軍的頑強豪邁的英雄氣概。明是寫山,暗寫紅軍,反襯對比,十分巧妙。
2、紅軍巧渡金沙江和勇闖大渡河在長征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都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戰斗,展示了紅軍的足智多謀和英雄氣慨。“寒”字用來烘托滬定橋自然環境的險惡,反襯紅軍戰勝艱險的英雄形象。“暖”字表達了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歡快心情。這一寒一暖的對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這一壯舉,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勇往直前。“更喜”兩字,不僅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還體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二)體會得多好啊!能把我們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練習感情朗讀)
(三)在長征途中,紅軍戰士遇到的艱難險阻不計其數,你還能說出哪些事例嗎?
(課件補充紅軍長征的影片資料:寒冷和饑餓、渡過草地無人區等)
(四)是啊,無論紅軍戰士遇到怎樣的艱難,他們都不會退縮,從哪句詩句中能讓我們感受到紅軍的大無畏氣概?讓我們大聲讀出來;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四:“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紅軍“不怕”“只等閑”,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七律長征》這首詩飽含著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會背的同學可以背誦。
五:總結: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不僅在軍事戰斗史上創造了奇跡,而且也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象征。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閱讀或觀看有關紅軍長征的故事書和電影電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