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松
3、選讀自己愛讀的語句。
過渡:課文中寫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呢?
四、導讀第二段:
1、黃山的松樹滿山遍野,面對著這看不完、說不盡的松樹們作者是如何向我們介紹的呢?(相機板書:迎客 陪客 送客)
2、自由讀第二段,要求:
①找一找,分一分,看看這段課文可分成幾部分;是按什么結構來寫的?
②讀一讀,劃一劃,用“——”劃出描寫迎客松的句子,用“……”劃出描寫陪客松的句子,用劃出描寫送客松的句子;
③選自己喜歡的松樹,并認真練讀描寫它的句子,一邊讀一邊想像課文中所描寫的松樹的形象。
3、交流: ①談談結構,說說分層的理由;
②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理解;
總起句:最妙-----絕勝 “當然”的語氣指導。
③學習描寫迎客松部分:句式“雖然…… 卻…… ”為何這樣用?
結合投影理解“遒勁”、“飽經風霜”、“郁郁蒼蒼”
寫作手法(擬人、比喻)的體悟;
④按照這樣的學習方法自學描寫“陪客松”、“送客松”的語句,通過讀書體悟語言的優美;
4、比賽讀課文;
5、分別說說你自己喜歡的松樹“奇”在何處。(相機板書:優美挺秀 獨特)
過渡:黃山的松樹就這幾種姿態嗎?
【點評】: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何種形式都是以知識的獲取為目的的,語文教學更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所以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環節是不容忽視的。可見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者“在閱讀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引導學生隨文學習了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這有利于學生今后閱讀質量的提高。
五、學習課文第三段
1、自由讀課文,同桌討論,自由設計造型:我是一棵松(可用舞蹈動作、繪畫、組合等等方式)
2、齊讀;
3、根據概括完成板書“千姿百態”;
4、欣賞黃山松樹。
【點評】:這是一個巧妙的設計,與其說是理解課文詞語,還不如說是一個課堂中間休息,學生經過前一段的集中學習,大腦有些疲倦了,此刻的“活動”不僅將“千姿百態”演活了,更是學生的個性在同學們面前的一種釋放。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六、導游競選評選最佳導游
【點評】:這是與課堂開頭的一個呼應環節,也是對學生學習的一個檢查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的閱讀理解、口語交際、組織能力都得到了展示。
七、自己設計作業:
1、去黃山旅游;
2、畫出黃山松樹的姿態;
3、收集更多的黃山資料;
4、背誦;
……… ………
【點評】: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而在教學中我們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在課外就更應該讓學生充分自由地利用所學到的各種知識技能來幫助理解某個知識點,亦或讓剛剛獲取的知識來豐富自己的舊有知識和生活。
課外延伸:完成作業,交流資料。(多媒體提供資料查尋)
資料內容:1、黃山的來歷;
2、關于黃山的傳說;
3、有關黃山的詩詞;
4、有關黃山的名言;
5、黃山風景: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人文景觀;
……… ………
【點評】:這是為學生打開的一扇門,下課鈴聲的響起并不標志著結束,恰恰相反,它是學生學習的一個真正的起點。
附板書設計:
黃 山 奇 松
優美迎客
千情
姿挺秀陪客深
百意
態獨特送客重
………
第二課時
教師利用電腦設計簡單的制作程序。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結合收集的資料(圖片、文字、詩詞、音樂……),再進行自我配音合成。分組進行制作專題片比賽。(具體內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