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套復習資料
反義詞:發掘(埋沒) 所向披靡(望風而逃)
近義詞:發掘(挖掘) 折服(信服) 舉世聞名(聞名遐邇)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按課文內容填空:
1、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達( 19120)平方米,足有(兩個半)足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 8000)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 230 )米,南北寬( 62)米,總面積有( 14260)平方米。這里是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2、將軍俑( 身材魁梧),頭戴金冠,( 身披盔甲),手握寶劍,( 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列。像是在指揮身后的( 軍吏)和( 士兵)行進。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 久經沙場)、( 肩負重任)的高級將領。
3、將軍俑( 久經沙場)( 肩負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騎兵俑(英勇善戰)車兵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弓弩手(神情專注)(張弓搭箭)馬俑 (形體健壯)(躍躍欲試)
4、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它們神態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如何互相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同意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本段用“總——分”結構的方式,抓住俑的神態,綜合運用了排比、擬人,將俑的精美刻畫的淋漓盡致。)
5、《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的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14、《埃及的金字塔》
一、易錯字āi ( 埃 )及 fén( 墳)墓 shà 大( 廈) lún 輪)廓 yì( 屹)立 qì(砌)成
二、近義詞:鋒利(銳利) 宏偉(雄偉) 反義詞:鋒利(鈍拙) 傾斜(端正) 緊密(疏松)
三、按課文內容填空:
1、在埃及首都開羅西南面金黃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錐)形建筑物。它們(巍然屹立),(傲對碧空)。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
2、現在,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黃沙之中已經有( 四五千年)了。它們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3、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 砌合)得很( 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形象描述的方法)
4、《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說明文。課文著重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狀及其建筑歷史,文章以清晰的條理,平實的語言,介紹了金字塔外觀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5、這是一篇借物寫人的文章,介紹的是埃及金字塔,反映的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文章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舉例、作比較、列數字、語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