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套復習資料
1.是快樂的:“我”在園子里吃黃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螞蚱。
2.是充滿生機的:園子里的昆蟲很多,有蜜蜂、 蝴蝶、蜻蜓。
3.是自由自在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蝴蝶隨意地飛。
19、《談禮貌》
一、多音字: 校:jiào(校場) xiào(學校)
二、易錯字: 幸虧 無稽之談 和諧 師傅
三、 重點解釋:
1.出言不遜:遜:謙讓,恭順,有禮貌。說話粗暴無禮。
2.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有道德的人帶熱播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出言不遜。
3.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禮節周到,就會讓人感到溫暖,沒有禮貌,就會讓人感到討厭。
四、按課文內容填空
1、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2、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訓,意思所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3、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4、關于禮貌的名言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鳩
修養的本質如同人的性格,最終還是歸結到道德情操這個問題上。——愛默生
5、關于禮貌的成語:
彬彬有禮 禮賢下士 平易近人 謙謙君子
謙虛謹慎 謙恭下士 溫文爾雅 文質彬彬
洗耳恭聽 相敬如賓 以禮相待 虛懷若谷
第六單元復習資料
20、《七律 長征》
一、重點解釋:
萬水千山:這里的千、萬都是泛指,形容山無數,水無數,隱含著困難多、艱險多。
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細浪:小浪花。 磅礴:這里指山勢高大、險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過去。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 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 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二、填空:
1、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全詩共四聯,記載了長征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包含著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
3、“不怕”二字是全詩的詩眼,“只等閑”強化、重申了“不怕”;“遠征難”概括了這一段非凡的歷史過程。“萬水千山”則概寫了“難”的內外蘊涵。“只等閑”舉重若輕,顯示了詩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統帥風度。“只”加強了堅定的語氣,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4、“暖”字暗示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歡快心情,“寒”字暗示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5、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閑”,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豪邁無畏的英雄氣概。
6、擴展: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一路上,紅軍戰士擊潰了敵軍無數次圍追堵截,他們跋山涉水,翻過連綿起伏的五嶺,突破了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最后翻過岷山,歷經十一個省,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總行程二萬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