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教學案例
這是一篇科普題材的課文。文章圍繞為什么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這一中心來安排材料。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層次清楚,把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異這一深奧而復雜的科學道理以“孿生兄弟”的表達方式展示在讀者面前,既有趣,又生動。
課文教學的重點是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讀懂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稱為“孿生兄弟的道理,并通過朗讀體會課文是怎樣一步一步把道理說清楚的。
片段一:揭題
師: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發現兩個人長得差不多,很相像,我們常常把這兩個人叫什么?
生:雙胞胎
生:孿生兄弟(如果是女的呢?)
生:孿生姐妹
師:孿生兄弟(姐妹)哪些方面長得相像呢?
生:個頭
生:胖瘦
生:膚色
生:長相
生:說話聲音
生:性格愛好
生:動作
生:衣著打扮(那穿制服的都是孿生的了?)
生:哈哈,(衣服那是人為的,大家都可以穿一樣的衣服,你們不都穿校服嘛。
師:天生的長得差不多的,我們才會成“孿生兄弟”或者“孿生姐妹”的。說“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是因為什么?
生:因為他們形成的時間差不多
生:他們兄弟倆長得太像了
生:同樣有南極、北極,同樣有高山、峽谷,同樣有白云、塵暴和龍卷風,同樣四季分明,甚至連一天的時間都差不多。
片段二:抓關鍵語句理解課文
師:既然火星與地球如此的相似,那地球上有水,有生命,那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嗎?
生:火星上曾經有過水。(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從火星的照片資料上,發現有干涸的河床,河床寬達上百千米,遠勝過今天地球上的亞馬孫河。
生:人類通過對火星巖石的鉆孔分析,進一步證實了火星上曾經有水。
師: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
生:是隕石或彗星帶去的
生:是彗星遭到碰撞給火星送去了最初的水。
生:在火星誕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經潛藏在一些礦物質中了。
師:既然地球和火星環境相似。地球上的水不但能夠保留下來,而且孕育出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還要多,卻沒能留住呢?
生:“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對物體的吸引了也小得多”,這是“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導致了這個結果!
生:火星表面上的水變成水蒸氣逃到太空里去了。
師:火星表面沒有水,當然就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但科學家推測,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有水就有生命,那地表下面的生命會是怎樣的呢?
生:可能也有蚯蚓這樣的生命
生:可能有小蟲子
生:可能有蟬
生:可能有老鼠
師:是呀,這個秘密留給大家將來去揭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