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教學小記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3《秦兵馬俑》教學小記
《秦兵馬俑》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課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教學中可充分地運用集音、形、色于一體的專題學習網站來學習課文,感悟語言,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
作為一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課,這堂課是我的嘗試,必然會存有許多的不足和缺憾。可以說網絡為我們的教學提供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我在百度中搜索到了兩個“兵馬俑專題學習網站”,而且都制作得非常精美,圖片和文字的資源就更多了,這么多的資源應如何有選擇地來利用,如何在這堂課中與課文教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這是困擾我的主要問題。我的設計理念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我讓學生先瀏覽專題網站中的內容,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課文的語言,領悟文章的特點。具體的教學方式是:“自主學習-交流發言-感情朗讀”。另外這節課我還比較注重讀的訓練。“以讀代講、以講促讀”,引導學生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通過聲情并茂的誦讀表現出來,使學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而在實際教學中,我沒有處理好,網絡資源的整合學習只做到了如蜻蜓點水般的流于程式,致使這么好的網絡資源沒好好利用。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安排的內容太多,一堂課的容量太大,以至使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浮在表面,整堂課的教學我牽引學生的比較多,學生利用網絡的自主學習就相對較少。
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但是,網絡學習只是一樣工具,它在我們的教學中起的是輔助作用,我們所展示的資源都應緊密地圍繞課文,有助于課文的學習,我們要根據內容有選擇地適時采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