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學反思
在指導朗讀環節中,我注重學生“過程和方法”的指導,力求讓學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的境界;而“心到”最需指導,需帶領學生進入文本,揣摩詞句,體會出情味,自然能產生語感。例如:讀到“起初,琴聲蜿蜒連綿……”時,我便啟發學生想像這樣的畫面,學生由此感到寧靜、恬靜、優雅……讀的感情一下子就找到了。再如讀到“他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時,我問學生“他為什么要抗爭?”讓學生聯想到阿炳一生命運的凄慘,心理體驗更加豐厚,讀的時候就把握比較準確了。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以語言文字去揣摩,而是應當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正因為文本引發了兒童某一方面的生活體驗,才能觸動個體心靈并產生獨特的感受,朗讀才會有味道。
指導朗讀時,我將內容按樂曲的旋律進行分解,起初、高潮逐一進行,自己感覺對這部分精彩內容的挖掘還不夠透徹。如“起初……”部分,除了恬靜、幽靜之外,也從后兩個分句反映出阿炳內心的凄苦和追憶、懷念和向往,可是作為教師,卻沒能領悟到這個層面,是個非常大的遺憾。
語文老師,是要懂一些藝術的,關于音樂、關于美術,都要有一點鑒賞力,這是學科的要求,也是自身氣質和素質的修煉。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讓人感動的文章,文章生動地記錄了阿炳熱愛音樂,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故事,音樂記載了他苦難坎坷的一生。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聽一段二胡曲——《二泉映月》,將學生帶入《二泉映月》那優美的旋律中,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感受文章所述內容,從而讓學生帶著對學習這篇的憧憬進入精讀課文的學習中。
本課教學重難點是體會樂曲旋律變化及樂曲豐富的內涵。教學中,我讓學生先感受“心”,因為有了心,才能領略內涵,才能聽懂音樂。再讓學生讀文,劃出描寫景色的句子,在讀中想象。找句子也要用心,用心讀了,才能用心找出相應描寫二泉映月這一處景色的句子。所以,學生能用心找到這些,我及時表揚鼓勵,肯定這種做法,同時也示意其他學生學習這種做法,才能學好本課。
找到句子之后讓學生通過讀了解阿炳遭受了怎樣的坎坷,體會“坎坷”時,我抓住重點句讓學生讀文體會,創設情境,進一步體會,在反復地品讀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讀,從而能深入了解阿炳不平靜的內心世界,為理解《二泉映月》這首樂曲作好鋪墊。再進一步體會阿炳,還是通過讀表現出阿炳的心聲。孩子們充滿智慧的體驗,閃耀著一顆顆亮晶晶的“童心”。
最后升華感情,欣賞阿炳從心中流淌出來的世界名曲。在樂曲的感染之下,學生又一次投入地談體會,那抑揚頓挫的語調飽含著對樂曲的欣賞,那真情流露的眼神流淌著對阿炳的崇敬。開始,我播放樂曲的柔和的一段,幫助學生理解無錫二泉的美麗風光,緩緩流淌,仿佛流進了我們的心田。然后,播放樂曲的高潮部分,幫助學生理解阿炳的坎坷經歷,體會阿炳對命運的抗爭,引起學生的共鳴。我又播放樂曲的結尾部分,讓學生體會到阿炳用全身心在創作樂曲,他已經深深地久久地沉醉在藝術情懷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