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教學實錄(第一課時)
師:是啊,不識字的母親,怎么會是“我”的啟蒙老師呢?(副板:老師?)
師:善于提問,對語文學習來說至關重要。就本課而言,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這個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認真讀書。
生:認真看課文。
師:不僅要用心讀書,還要學會用心思考,這樣,再難的問題也會變得輕而易舉。
三、品讀“啟蒙”,感受母愛
師:接下來,就請大家默讀課文,用橫線(副板: )畫出文中能體現“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語句,用三角號(副板:△ △)標出重點詞句好好體會,在課文旁邊的空白部分寫下你的感受。開始吧!
(學生靜讀大約5分鐘)
師:誰來說說,母親怎樣啟蒙“我”的?
生:母親唱歌謠啟蒙“我”。
生:母親唱累了,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生:給“我”唱童謠。
生:讓“我”猜謎語。
(教師相機板書:唱歌謠 講故事 唱童謠 猜謎語)
師:讓我們先來看看母親對“我”的第一種啟蒙方式。這是母親給我唱的兩首歌謠,誰來讀?
多媒體出示: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生讀,教師提示“亮堂堂”后兩個字在這里讀成“陰平”更有味道。)
師:多么美妙的歌謠啊!想聽聽母親是怎么吟唱的嗎?
生:想!
師:用耳傾聽,用心感受,閉上眼睛想象——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樂曲《空》響起,教師深情朗誦課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穿插播放女聲清唱的兩首歌謠錄音,學生陶醉其中)
師:請同學們睜開眼睛。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母親在月光下摟著“我”。
生:在夜深人靜的夜晚,母親摟著“我”坐在草堆上吟唱著歌謠。
生:我仿佛看到月亮從天邊慢慢升起,聽到了母親那甜甜的歌謠聲在耳邊響起,整個院子都飄滿了這美妙的歌聲。
師:假如你就是文章的作者,什么感受?
生:有一種很美妙的感覺。
生:非常寧靜,非常溫馨。
師:是啊,此刻,我們的眼前一定都有這樣一幅美妙的月夜圖。(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及第一自然段)讀讀這段文字,看看能不能讀出月夜的美妙來!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
師:是啊,月色美,其實更美的是——
生:更美的是母親那甜甜的嗓音。
生:更美的是在母親懷里聽歌謠的感覺。
師:是啊,此刻,耳畔仿佛又響起了母親那甜美的歌聲。
多媒體出示: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師:這是寫母親嗓音的一段話,誰來讀讀。
(學生朗讀)
師:說說你的閱讀感受。
生:這里寫母親用甜甜的嗓音為“我”吟唱,非常的動聽。
生:母親的歌謠,給整個小院帶來了芳香的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