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仲夏夜
作用: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啟明星大和亮的特點.霞光逐漸變淡,天空變得清亮深藍,突然顯得高遠,給人一種肅穆的感覺.這樣高遠遼闊的天空,不是高樓林立的城市夜空,也不是云層低垂的冬季的夜空,而恰恰是空曠地帶的夏夜所特有的.在這廣漠深藍的天幕上,啟明星的”光輝”就分外引人注目,作者用明燈來比喻,也就格外貼切.
(3)比喻句:尤其是圍繞在海港周圍山坡上的那一片燈光,倒映在烏藍的海面上,隨著波浪晃動著,閃爍著,像一串流動著的珍珠,和滿天的星星互相輝映,煞是好看.
作用:第三段由星光引出對燈光的描繪,把靜態的燈火寫活了,把波浪上的晃動著,閃爍著的燈光比作流動著的珍珠,很形象,富于動感.
4.詞語分析.
(1)西方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
為什么要用”燃燒”而不用”放射”或”映照” (用”燃燒”能給人以晚霞似火,燒得正旺的感覺,使語言增加形象感.)
(2)大海也被這霞光染成了紅色.
為什么要用”染”,而不用”映”“照” (用”染”字,便使霞光擬人化,因而十分生動地突出了”霞光”的作用.)
5.小結:一天一海,一靜一動,互為映襯.讓人讀來自有一種自然美.(板書:自然美)
6.再指名朗讀.要求:運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朗讀,使大家受到感染,進入美的意境中.
(二)研讀4~10段.
1.請從4~10段再找幾個比喻句,摘抄在筆記本上,并做簡要分析.
(1)比喻句:愉快的笑聲不時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就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地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浪花.
作用:把笑聲比作浪花,表現笑聲此起彼伏,源源不斷.
(2)比喻句:月亮上來了.是一輪燦爛的滿月.它像一面光輝四射的銀盤,從那平靜的大海里涌了出來.
作用:燦爛的滿月比作光輝四射的銀盤,表現了滿月又亮又圓的特點.(板書:月亮)
(3)比喻句:大海里,閃爍著一片魚鱗似的銀波.
作用:把波浪比作魚鱗,表現了波浪的層次分明及閃閃發亮.
2.理解詞語.
“海水輕輕地撫摸著細軟的沙灘,發出溫柔的刷刷聲.”
為什么用”撫摸”,而不用”拍打”“沖刷” (用”撫摸”不僅讓”海水”擬人化,使人產生一種親切感,而且表現出”海水”微微波動的形態,與后面的”溫柔”相照應.)
3.思考:作者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描寫沙灘上景物的變化的作者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了沙灘上的人
提示:
(1)先想一想寫的是什么人
在各個崗位上勞動了一天的人們……
(2)他們在怎樣的環境中 心情怎么樣
在軟綿綿的沙灘上,沐著海風,望著夜空,盡情地說笑……
點撥:作者從描繪海濱仲夏夜自然景物的美進入到描繪海濱仲夏夜的生活美.
(3)教師歸納: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從描繪海濱夏夜的自然美,進入到描繪海濱夏夜的生活美.(板書:沙灘人們說笑休憩生活美)
(4)小結:作者先描繪大海月色,再寫沙灘也突然明亮了起來,寫了在沙灘上乘涼的人們的歡鬧.隨著月亮的升高,夜已經很深了,沙灘上的人也”變化”了,有的睡著了,有的還在談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筆調將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結合起來,以更多的筆墨寫人們在這自由的天幕下酣暢地休憩,目的在于寫生活美,從而將文章推進了美的境界.
(三)小結:作者由鮮紅的晚霞聯想到燃燒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啟明星聯想到懸掛在高空的明燈,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動,閃爍的燈光聯想到一串串流動著的珍珠,無不給人自然貼切的感受.而這一切聯想,又都是借助比喻的修辭手法來完成的,形象生動,仿佛把讀者帶進了仲夏的海濱之夜,觀海賞月,怡然自得,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