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學設計
四、讀議結合,質疑探究
1、指名讀第三段。
2、要求學生自己確定貫穿全段的思考題。(學生思考、確定貫穿第三段的思考題:將相是怎樣和好的?)
3、引導學生圍繞思考題“將相是怎樣和好的?”讀議此段。師適時點撥:
①“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這句是不是藺相如自我吹噓,為什么?
學生回顧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會見”立功的情景,再與對廉頗忍讓的言行對比,突出藺相如對敵狠,對己和的高尚品質,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品質。
(生:藺相如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教師板書:“顧全大局”
②“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秦國必然趁機來打我們。”課文中哪個地方證明了藺相如的話是對的?
學生找出課文中寫廉頗在保衛趙國中起了作用的句子,體會廉頗是個英勇善戰保衛國家的人,從而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話。
師板書:英勇善戰
小結:藺相如充分估計廉頗作用,可廉頗卻貶低藺相如的功勞,兩相對比,看出藺相如的高尚;認識到:為了國家的利益,必須和好。)
4、教師范讀藺相如說的這一段話。生再讀藺相如說的這一段話。
5、這一段話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為什么?(生找出這段話的中心句再齊讀“我所以……利益”。)
6、廉頗開始“很氣”,后來又覺得“不應該”,為什么?他是如何負荊請罪的?(幻燈片出示插圖)他為什么把自己的錯誤看成是罪過?學生讀議“負荊請罪”這個自然段,抓住廉頗的動作描寫,體會廉頗的品質。
7、學生看圖匯報交流:我體會到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和為貴,廉頗是個為了國家利益能知錯就改的人。(師板書:知錯就改)
8、學生齊讀“負荊請罪”這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讀議第三段,圍繞“和”字,質疑探究,抓住人物言行,在比較中分析人物形象,進一步體會人物思想品質,這樣既突出了人物形象,又深化了中心思想,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五、總結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藺相如和廉頗哪些高尚品質?(學生看板書回答。)
2、這些品質作者并沒有直接寫出來,我們是怎么知道的?(生: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到的。)
3、我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不僅學習了廉頗、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團結一致的愛國主義思想,而且學到了通過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既回顧全文,深入領會了人物的優秀品質,升華了文章的主題,感悟了文本的人文精神,又學習了通過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起來,實現了語文的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