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四月,寧靜致遠——評《月光啟蒙》
還是回到課堂的開始部分,在音樂的帶領下,學生們理解了母親聲音的甜美。在教學上,接下來的步驟,說的白一點就是指導朗讀了。更白一點,就是要學生讀,不過,皇甫老師卻說:“作者用詩一樣的歌聲贊美了母親,誰也能用自己的聲音來贊美這位母親。”誠然,作者的語言是詩一般的語言,可是,我們皇甫老師的語言何嘗不是一種詩意的語言呢?短短一句話,卻可以看出皇甫老師的扎實的功底,這樣一篇美文,正是在老師時時處處美的引領下,才能更加彰顯出它的美。而要做到這些,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平時注意積淀自己的語文素養,做一名詩意的語文老師。常常在自己的教學中,感嘆詞匯的匱乏,感覺面對著二年級的孩子,自己的語言竟然也如他們一般的蒼白無力,不禁懷疑自己的語言是不是退化了。有時會問自己,難道面對低年級懵懂的孩子,也要說的那么文學味重嗎?其實,美的熏陶什么時候都不遲,什么時候也都不會嫌早。學生能常常沐浴在這樣美妙的語言中,能通過老師鮮活生動的語言,滋潤著貧瘠的大腦,滋養著懵懂的心靈,然后,漸漸地,走向充實,走向豐厚,走向廣闊,這,作為學生,是一種多么大的幸福啊!
三、課堂美,美就美在想象美。
語文的課堂,如果只停留在文本上,那么在優美的文字都不會精彩。一片真正的美文,是能夠讓人浮想聯翩。
感受歌謠的時候皇甫老師讓孩子們聯想作者家鄉的匱乏的物質生活;在孩子們合著節拍唱起有趣的童謠后,讓孩子想象聽著童謠,作者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在跟著作者一起去領略星空下的故事時,更讓學生想象作者還可以看到星空下的什么景象;面對失憶的母親,作者又會做什么,說什么。這一次次的想象,都讓學生們拉近了和作者的腳步。在作者的視野中體會到了母親情真意切的啟蒙。
四、課堂美,美就美在和諧美。
這節課給人的感覺一個字就是“美”,兩個字就是“和諧”。
這堂課中,皇甫老師的和諧美體現在整體把握課文,脈絡清晰。母親為啟蒙我所做的四件事和最后母親失憶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從混沌到豁然開朗也在這四件事中得到體現。
對于教學這四個小部分,皇甫老師也是由扶到放,授之以漁,抓住關鍵的切入點,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這三個部分。
整體感知課文,還體現在皇甫老師幾次有意識的讓學生聯系上文理解。
而對于本文關鍵的詞“啟蒙”皇甫老師更是將它蘊涵在課文中,每講一部分內容,就以事實為例,告訴學生,這就是母親對作者的啟蒙,告訴學生母親的啟蒙蘊涵在字里行間。最后也就自然而然,引出了本文題目的由來。
說實在的,那天聽皇甫老師的課,確實忽略了很多細節,但是,從頭到尾,我都被一種詩的意境深深吸引,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忘卻了這是陰雨綿綿的四月天,只因為有這份寧靜和詩意。更因為,四月天,更是花開的季節。也許,收獲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