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九冊上冊《竊讀記》教學反思
人教版第九冊上冊《竊讀記》教學反思
1.《竊讀記》教學反思
《竊讀記》是中國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其目標主要是: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三是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
初讀這篇文章,我馬上就被吸引了,作者善于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明明很開心可以在下雨的時候在書店看書,卻“皺著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崩谩跋掠晏欤艨吞臁边@種理所當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書店里開心地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譫,作者用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了。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在“竊讀”時“急忙打開書,一爺,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我很快樂,也很懼怕”,一方面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擔心受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臨其境。所有這些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為喜歡,因為印象深刻,所以我們師生在研讀課文的時候都感受到了快樂。在教學“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了。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時,學生感悟比較到位,學習氣氛也比較濃厚。
《竊讀記》教學反思
《竊讀記》這篇課文,作者林海音通過自語式的獨白;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把自己怯怯的隱藏于大人中間,匆忙而貪婪的閱讀情景;讀書時腿腳酸麻、饑腸轆轆的辛苦;經歷的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到的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竊讀的百般滋味都表達得淋漓盡致。
教學這一課,我沒有過多的分析,主要采用了一下教學思路:
一讀,感悟作者愛書之情。在讀中抓住點點滴滴,抓住重點詞句,充分感受作者小時候對讀書的熱望——為了讀書,可以放棄同齡人的快樂游戲;為了讀書,可以忍受書店老板的白眼甚至蔑視的驅逐;為了讀書,想盡千方百計,藏于別人身邊,冒充別人的孩子,“巧借下雨天留客天”的機會;為了讀書,經常忍饑挨餓,飽受站立之苦……
二賞,品析作者表達方法。整篇文章,作者筆法細膩,情感真實。尤其是獨白的心境描繪,細膩的動作刻畫,還有具體場景的列舉,都值得學生學習借鑒。但這些表達技能,不應該老師灌輸,而是在學生的評賞中悉得。
三說,述說自己相仿經歷。在閱讀感悟作者愛書之切的情感,品析作者細致入微的表達方法的基礎上,學生也會情不自禁聯想起自己“竊讀”的經歷——君不見,課堂上,你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臺下低頭竊讀自己喜歡的“閑書”者絕不罕見,或將書夾藏于課本中,或放于桌斗里,甚或置于腿上者也不少見?勺寣W生談一談自己竊讀的小故事,當讓竊讀的原因會各不相同,竊讀的情景也不盡然,各有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