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試題及答案
5、多媒體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對學生有利無弊。請談談你的觀點。
答: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運用多媒體,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也使課堂教學目的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更省時,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時我們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過多過濫的使用,只會適得其反,降低了文本閱讀材料的地位。替代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學生的思維定格在畫面上,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五、教學設計題
1、請設計教學片斷,讓學生學會“左”、“右”二字。(音、形、義三者結合)p10
答題要點:音、形、義三部分綜合考慮,左的字音難點、左右字形的比較、左右方位的辨析、詞語的積累等。
2、北京將在XX年舉辦奧運會,請你以〈〈奧運——北京〉〉為主題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片段。p22
答題要點:教學過程的展開要強調實踐性,教學方式的選擇要強調自由性,學習的組織要強調合作性,學習活動要發揮創造性;重實踐、重過程、重參與、重體驗;
基本流程:(1)談話導入,明確目標;(2)圍繞目標,收集資料;(3)學生分組,交流資料(相關奧運的知識、圖片等);(3)確定主題,分組準備(小組討論匯報的形式、選用的內容,分工完成設計、圖片處理、文字編輯等工作);(4)小組匯報,師生評議;(5)全班展示,暢談感想。
3、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擬一份教學設計。p25
答題要點:以閱讀理解為基礎,以日常生活和語言積累為素材,將課文的學習和學生習作有機結合起來。讀寫結合的形式:續寫(《凡卡》:凡卡把信寄出后,會發生什么?)、仿寫(《四季》、《春雨的色彩》)、擴寫(《燕子專列》:“于是,政府通過電視和廣播呼吁人們立即行動起來,尋找燕子,把它們送到炎車站”,假如你是瑞士政府的發言人,你會怎樣呼吁大家?)、改寫(古詩比較多,《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補寫(《紙船和風箏》:小熊和松鼠吵架后,在等待和好的日子里,會發生什么事?)等方法。
六、案例分析題
1、竇桂梅老師在執教《落葉》一課時有這么一個片段:
老師在屏幕上打出了課文的第一句話:“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一片片的樹葉從樹枝上落下來。”請同學們認真地看這一句話,竇老師提示道,這句話中有一個詞語很有趣,請大家找一找!片刻,學生找到了“一片片”這個詞。竇老師先請學生讀一讀這個詞,然后在黑板上畫了一片樹葉,問大家:“這就是‘一片片’的樹葉嗎?”學生回答說:“不是。”竇老師轉身又在黑板上畫了一片樹葉,問大家:“那么是兩片嘍?”“不是兩片,‘一片片’是指好多好多片樹葉!是指許多片樹葉!”學生回答。“那應該怎樣讀這個詞?”竇老師問。于是,學生輕輕地讀起來“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一片片的樹葉……”“要讀出你的體會,要讀出你的理解!”竇老師啟發著。
一會兒,竇老師請學生起來讀這一句話。
生1:(讀得很流利,但不夠有感情)
師:這是你的感受,很好!(又請一位學生來讀)
生2:(讀得很有感情,在讀“落”和“一片片”的時候放慢了速度,加重了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