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試題及答案
師:(肯定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隨后,問大家)你們想想,樹葉是怎樣往下落的?
生3:慢慢地、一片一片地往下落。(邊說邊加上優(yōu)美舒展的動作)
師:這落葉多美啊!飄飄灑灑……
生4:(不由自主地接了上去)隨風舞動……
師:很有詩意啊!(教室里響起了一陣掌聲)
師:還有想說的嗎?
生5:樹葉慢慢地飄落下來……
師:(邊說邊做動作)就這樣,落葉像小蝴蝶、像小蜻蜓,多快樂啊!大家快讀啊,現(xiàn)在,你就是小蝴蝶、小蜻蜓,輕輕地落下來了……
(學生邊表演,邊朗讀課文,教室里氣氛很熱烈)
請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評價這個片段的教學。
答題要點:(1)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悟語言,理解語言。(2)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愛,鼓勵學生個性化地解讀文本。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事實上,除了顯性的課程資源,學生的體驗也是一種很寶貴的資源。它雖是隱性的、潛在的,但一旦得以喚醒、激活,它是相當可觀、豐富的。在竇老師執(zhí)教的這個片段中,尤其是指導學生朗讀時,強調(diào)的是“要讀出你的體會,要讀出你的理解。”這無疑給學生最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學生可以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文本意思,尊重他們的不同個性。文本在孩子的體驗與接受中獲得了意義。而學生則通過閱讀、體驗,提高了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使學生與文本的互動質(zhì)量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感受更深。
2、以下是兩位教師用“一起”造句的兩種不同設計:
設計一:(1)出示范句,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獨立準備;(3)指名交流。
設計二:(1)出示范句,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獨立準備;(3)小組長組織交流各人的句子,選出最佳句子;(4)小組內(nèi)修改、練說最佳句子,準備參加班級交流;(5)各小組匯報交流,評出最佳句子。
試從學生參與、學習方式轉變、語言發(fā)展等方面綜合評述。
答:這兩種設計都重視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都注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不同的是設計一:教師先出示范句,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學生自己準備造句,然后指名交流。這樣,學生參與面大大減少,學習方式較單一,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的語言得到發(fā)展。設計二:教師在教學中,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在參與中主動發(fā)展,注意將大化小,把大班化為若干學習小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實現(xiàn)教學面向全體。課堂教學中,小組長負責組織小組內(nèi)同學獨立完成需要自己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交流;對同學發(fā)言和學習結果進行評議、質(zhì)疑、討論、補正,對每個同學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和評價,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信息匯總和整理,向老師反饋。這樣全體學生語言的能力得到充分地發(fā)展。
3、一次妙趣橫生的作文教學
師:同學們,端午節(jié)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們各家去過端午節(jié),不知哪位同學愿意請我?
生:(面露喜色,大聲喊)老師到我家!我愿意請您!
師:大家都愿意請我,我很高興。但這樣爭也不是辦法。我看這樣吧,誰會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誰家去做客。
生:(面露難色,不知如何回答)
師:這個條件可能讓大家為難了。不過,離端午節(jié)還有好幾天呢,如果同學們肯學,一定能學好,能請到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