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雙金教學實錄——《二泉映月》
生:(迅速默讀課文,潛心領會,勾畫關鍵詞。)
師:你從課文找到了什么關鍵詞?
生:我找到了“雙目失明”。
師:你讀一讀。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因為雙目失明后,他再也看不到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了,他心里會很難過的,所以阿炳會嘆息。
師:你讀這個詞,只要幾秒鐘。可是“雙目失明”對一個人的打擊是怎樣的打擊呀。同學們,你們把眼睛閉起來。
生:(閉眼一分鐘左右)
(把這個問答反復了一遍。)
師:(語調沉郁地)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見了,看不見什么?
生:看不見二泉。
生:看不見他的二胡。
生:看不見美麗的月色。
生:看不到靜影沉璧的美景、樹木蔥蘢的惠山。
師:(沉痛凄涼地)對啊,由于雙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這美好的一切了。所以聽著聽著,漸漸的……齊讀
生:(接讀:“漸漸的,漸漸的,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師:你還找到什么關鍵詞句?
生:我找到“賣藝度日”。
師:你看過的賣藝情景是怎樣的?
生:我看見過車站那兒有一對夫婦,都是盲人……
生:我看過耍猴的。
生:我看過一個人在路邊給人磕頭。
師:阿炳又怎么掙錢度日的呢?請你們想象。
(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場景一: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雙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賣藝的呢?
場景二: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賣藝的呢?
場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燒到39、40度,渾身發抖,他又是怎么賣藝的呢?選擇一個畫面,想象一下。
(《二泉映月》凄苦、悲哀的旋律回蕩在禮堂,所有人都沉浸其間,默默想象,有學生間或喃喃自語。)
師:說一說,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生: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阿炳卻只穿著破長衫。他走在雪中,兩手發抖,都操不起來琴。阿炳又冷又餓,他覺得更加寒冷了,拉著凄慘的曲子。但是誰也不理他,好不容易掙到一點錢,卻有人仗著阿炳看不見,把錢搶走了。這一天,阿炳一個銅板也沒有掙到。
生: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非常熱,汗水從頭上一顆一顆滴落下來。阿炳也非常渴,嘴上都裂了,可他沒有錢買水喝,仍然非常努力拉琴。他眼睛看不見,他看不見路上有沒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看不見自己已經掙了多少錢,看不見有人將他辛苦掙來的錢拿走了,看不見別人對他的諷刺,對他的白眼。
生:一天,阿炳生病了,發燒已經燒到了四十度,但是為了他喜愛的音樂,為了生計仍然堅持出去賣藝。賣藝時,他手中的樂器隨著他的咳嗽聲不停的顫抖,琴聲也受到了影響,他克服疾病的干擾,繼續拉著、拉著……
師:凄慘的琴聲傳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邊,他沒有聽到奇妙的聲音,卻聽到了——“漸漸的”
生:(齊)漸漸的,漸漸的,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師:為什么呀,為什么老天這么不公啊!但阿炳被苦難壓倒了嗎?
生:(齊聲響亮地)沒有!
師:你從哪兒看到阿炳沒有被壓倒?
生:(讀書)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