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雙金教學實錄——《二泉映月》
師:你的情感還在內心,沒有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我們再來讀!
生:(齊讀,情感熱烈地)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
師: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阿炳不僅聽到了嘆息、哭泣,還聽到了傾訴和吶喊!拿起書來,“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的月夜。”他為什么要把這些通過琴聲來傾吐給月夜呢?
生:因為阿炳沒有親人了,他只能把自己的心聲傾吐給月夜聽。
生:因為阿炳是一個盲人,路上的行人都瞧不起他,說不定還會罵他。所以他把自己的心聲傾吐給月夜聽。
師:他深深的嘆息,有人傾聽嗎?
生:沒有!
師:他傷心的哭泣,有人傾聽嗎?
生:沒有!
師:他激憤的傾訴,有人傾聽嗎?
生:沒有!
師:他倔強的吶喊,有人傾聽嗎?
生:沒有!
師:(情感激越的)沒有!一個對音樂充滿熱愛的阿炳,一個充滿音樂天賦的阿炳,只能把自己的滿腔情懷傾訴給這茫茫月夜。
(播放《二泉映月》,樂聲又一次響起在禮堂上空)
師:我們一起把這一段讀出來。
(師生引讀課文第五節“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動著……”)
師:《二泉映月》起初委婉連綿,隨著樂曲的步步升高,進入了高潮,表達了阿炳對命運的抗爭,在尾聲中舒緩起伏,恬靜激蕩。誰來讀?
生:(伴樂)起初,琴聲委婉連綿……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學生讀得全情投入,回腸蕩氣,字字擲地有聲,讀畢禮堂內教師熱烈鼓掌。)
師:你哪里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啊!你分明就是阿炳,是阿炳的知音!
師:起初,琴聲委婉連綿,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二泉優美的月夜景色。
生:我聽到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生:我聽到了阿炳熱愛美麗富饒的家鄉。
生:我聽到了對親人的懷念。
生:我聽到了阿炳在思索他走過的人生道路。
師:隨著樂曲的步步高升,升騰跌宕,你聽到了什么?
生:阿炳在和困難作斗爭。
生:阿炳遇到了挫折,他在不斷努力。
生:阿炳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生:(一位戴著深度近視的女孩)我仿佛聽到了阿炳對光明的渴望。
師:你的視力是多少度?
生:六百多度。
師:你看書都要這樣(眼睛緊貼著書本上),對光明的渴望,你更有體會了,希望你向阿炳學習。
生:(眼中飽含淚水,點頭。)
師:(播放音樂)我們一起來讀這段課文,把感情投放進去。
生(齊讀課文第五節“起初……隨著……,讀得動情,絲絲入扣)
師:多么動人心弦的琴聲,多么優美感人的文字啊。孫老師也想通過心去讀一讀這段文字。(深情地誦讀起來)聽著聽著……(全場學生熱烈鼓掌)
一個雙目失明的民間藝人,一個充滿苦難的民間藝人,一個從小失去母愛的民間藝人,一個對未來充滿渴望的民間藝人。他*什么創造出偉大的作品?你們告訴我他*什么創造出偉大的作品?
生:他*他堅強的意志。
生:他*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他*音樂支撐苦難人生。
師:他愛著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什么支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