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現代詩。作者以敏銳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動的筆觸展示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姿。整首詩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語言流暢而又飽含激情,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教學此詩,試圖憑借教材,挖掘教材的教學價值,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時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提高語言感悟與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誦讀,想象,品味語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絢麗多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3、讀中感悟詩歌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誦讀、想象等方式,用心感受語言文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詩歌嗎?誰能來背幾首詩歌,可以是古詩,也可以是現代詩歌。
指名學生背誦。
2、相對于古詩來說,你們覺得現代詩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指名交流。
交流內容可能會說到:現代詩歌語言淺顯明了,形式短小活潑,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學生可能還會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經驗,若說得有理,教師都應肯定。
3、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首現代詩《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你們想讀一讀嗎?
二、營造氛圍,反復誦讀。
1、打開課本,好好讀讀詩歌,把詩歌讀正確、讀流利,盡量能讀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教師巡視,傾聽學生個別朗讀,并及時作出鼓勵和指點。)
2、采用多種讀的方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營造一種樂讀的氛圍。
①個人展示: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來讀。
②小組展示:小組合作朗讀,讀的形式由小組自己決定,展示小組實力。
③男女生賽讀:在比賽中激發學生讀的興趣,促進讀的水平提高。
三、品味詩歌,領會“感受”。
1、從同學們的讀中,我已經感受到大家是帶著自己的情感在讀了,下面我們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盡情地再讀一讀,用心體會,你仿佛看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自然這本“綠色的課本”,究竟有著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奧秘,又帶給我們多大的收獲和歡樂?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和歡樂與大家一起分享。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學生交流時可引導學生圍繞“你仿佛看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開交流,把自己獨特的體驗與大家分享。
①第2節:可結合生活實踐展開想象,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蒼勁”,想象“果園”的豐收景象和“沃野”的耕耘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