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第九冊《管道》教學反思
《管道》是北師大版第九冊第八組課文語文天地中的閱讀課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就將被歷史淘汰。同時也告訴人們:明日夢想的實現,不但要有不氣餒的精神,而且要有犧牲今天利益的勇氣。本文故事由始至終對比的寫法貫穿全文。既有橫向的兩個人在同一時期的不同情況、不同表現的對比;又有縱向的不同時期每個人不同狀態的對比。領悟這種表達方法,不但可以了解人物的不同時期的精神世界,還可以指導學生在寫作上運用這種表達方法。課文雖篇幅長,但學生讀懂并不難。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按課文自然形成的五個部分分別再讀一讀,并進行批注。接著利用以往學習的一些閱讀方法讓學生可按不同的學習目的合作,對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討論。給學生充分的質疑、解疑的機會。對于課文中所闡述的道理,可多激勵學生聯系實際談一談、寫一寫。最后,引導學生分別給五個部分加上小標題,使學生對全文有整體的感知。當然,小標題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不強求一致。
在學生質疑、解疑的環節中,學生在討論中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但對于能引起價值觀沖突的問題,并沒有人注意到。于是,我就故意設疑:文中的人物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很快的,就有學生提出:“我喜歡柏波羅,他在挫折時不氣餒,在成功時卻不忘記幫助他的老朋友布魯諾,他的為人豁達,這多么令人敬佩呀!我不喜歡布魯諾,當他成功時他只是在炫耀和享受。”說到這,又有學生提出:“我不喜歡文中的人們,因為他們太勢利眼了,當布魯諾成功時,他們吹捧他,而當他失意時卻是嘲笑他;當然,對待柏波羅也一樣。”學生能在我的引導下找到了問題的實質,在討論中利用不同價值觀的沖突過程,來提高和培養學生分析、識別問題的能力,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在與人的互相交往中,往往存在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方方面面的矛盾沖突,正是這種矛盾沖突構成了學生人生態度、人生價值觀形成的動力。教育者要緊緊抓住這種矛盾沖突,將他們的人生態度、價值觀等誘導上正途。反之,如忽視這方面的矛盾沖突,則容易使學生的人生態度、價值觀等發生偏離,甚至誤入歧途。
看來,教師在今天的教學中要放眼明天,要著眼于學生的明天,讓學生在今天的學習中就懂得為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