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集
一、初讀課文,理清寫作順序。
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預習情況,弄清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作的。在這個教學步驟中,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確實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以自學為主,給他們動腦、動口、動手的時間,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條原則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二、再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
文章緊緊圍繞“心愿”這條線索展開,在理解的過程中,有一些反映法國人民心愿的句子我把它作為重點來處理。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時要聯系上下文,把句子放在文章的整體中去理解。
1.讀。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從課文整體入手,根據課后閱讀要求,找出反映法國人民心愿的句子,并帶著感情朗讀。“我完全理解小姑娘的語言和感情了。是那些不說話的中國人,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人的家庭,而且生根發芽,開出美麗的花朵。”這個句子感情充沛,要指導學生讀出語氣和感情,“不說話的中國人”、“真誠的友誼”要讀重音,“生根發芽”既要讀出重音,又要放慢速度,通過朗讀讓學生從中體會句子的意思。維勒尼克的爸爸從中國帶回了泥人,陳列在家中,所以小姑娘一眼就認出“我”是中國人,表明了爸爸對中國人民真誠的友愛,連小姑娘也成了“中國迷”。
2.想。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獨立思考這些反映法國人民心愿的句子。維勒尼克的爸爸說:“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有永遠值得引以為榮的歷史和文化,但是現在確實需要發展。你們的國家有巨大的潛力,這是誰也比不上的。”說明爸爸對中國燦爛的文化和現狀了解得很清楚,對中國有著深厚、誠摯的感情,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對于這類句子的理解,可設計幾個問題分層理解。
3.議。以小組或同桌互議的形式,交流學習體會,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和認識。“我希望她學中文,以后到中國留學,做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通過朗讀,討論弄清什么是“友誼橋梁”,“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表明爸爸希望女兒長大后做促進法中人民友好的工作,為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作出貢獻,表達了鞏固和發展兩國人民友誼的美好心愿。
4.講。以討論小組為單位選派發言人,講解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和體會。教師點撥,給學生以正確答案。
本單元教材的重點是圍繞“心愿”這一主題,抓住這一點,進行《心愿》這課的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朗讀,自主去體驗文章的重點內容。
24、《健忘的教授》教學反思
這一課其實很容易提高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一、板書課題,直接導入新課學習,在讀課題中,讓學生發現矛盾之處,健忘怎么會和教授聯系起來。二、初讀課文,檢查學生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三、學生品讀課文,在充分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辨論教授到底是健忘還是不健忘。四、理解健忘和不健忘的內在聯系,認識到成功來自專注的工作態度。其中第三步是教學的重點,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重點詞句體會,在學生的辯論中教授健忘和不健忘的特點更加鮮明,為找出兩者間的內在聯系打好基礎。但是如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并沒有做深入的思考。第二天,我上課時,學生配合很好,有幾個學生很會辯論。由于我要求小組派代表進行辯論,結果課堂成了這兩個孩子的天地,其他學生開始還很有興趣聽著,時間長了,就開小差了。由于課前沒有充分考慮辯論中會出現的狀況,面對這樣的情景,我也沒有進行有效的調整課堂,任由局面發展。又因為在第一、二步中用的時間過多,這節課沒有完成教學,當下課鈴聲響的時候,我也無心上完后面的內容。看來,對于課堂的預設真的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