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教學目標:1、讀懂課文,使學生明白諸葛亮偷偷喂米給打鳴的公雞出發點是好的,是希望多聽先生教書,從中可以看出他的聰明好學。但是背著老師和學生做手腳,只顧了自己的興趣,卻讓老師和同學餓肚子是錯的。最后弄巧成拙,被先生發現,攆出了學校,險些連學都不能上了,又使他得到了深刻教訓。
2、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稱敘述,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注意這種寫法。
3、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同學們聽說過諸葛亮這個人嗎?誰能介紹一下,你覺得諸葛亮是個什么樣的人?生介紹(可引導學生介紹一些諸葛亮利用謀略取得勝利的小故事)
明示目標
那么謀略在什么時候對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嗎?(生答)為什么這樣說?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到找找答案好嗎?
初始通讀
1、請大家打開書本。讀書做記號能留下你思考的痕跡,請你默讀一遍,寫得特別好的地方,或者你感受特別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2、師:默讀完的同學請大聲朗讀課文,要讀得正確流利,能讀出自己感受更好。自己試一試。(教師指導)
3、指名朗讀。
品味精讀
1、師:把書放下。讀了幾遍課文,現在我發現每位同學臉上的表情跟剛才完全不一樣了,現在我問大家,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全班交流。
2、還有問題嗎?學生質疑,互相解疑。
3、談話:諸葛亮做得對嗎?(對于這個主題,四人一組展開辯論,鼓勵學生充分運用課文或課外的事例,說明自己的觀點。)
4、組內推選代表匯報辯論結果。
5、現在你對諸葛亮有了怎樣的認識?指名回答。
6、謀略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可以用嗎?小組內展開討論并匯報討論結果。
實踐悟讀
1、諸葛亮偷偷喂米給打鳴的公雞出發點是好的,是希望多聽先生教書,從中可以看出他的聰明好學,但是背著老師和學生做手腳,只顧了自己的興趣,卻讓老師和同學餓肚子,是錯的,最后弄巧成拙,被先生發現,攆出了學校,險些連學都不能上了,又使他得到了深刻教訓。從這個例子我們知道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
2、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鼓勵學生自主分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