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母語(二)竇桂梅老師印象--劉月月
作者:佚名 轉(zhuǎn)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5
竇桂梅——這名字如此熟悉!她的名字何以成為她的標簽?我想是因為她的課堂,因為她的激情、她的勤奮、她的自信、她的執(zhí)著……曾看過竇老師給高年級上課的錄像,真是魅力四射:邏輯清晰、情感充沛、韻味無窮……她是那么一個富有激情和真性情的“北國佳人”!一直覺得她的課很大氣,一種女老師少有的大氣,而這次杭州之行,有幸聽到了竇老師執(zhí)教低年級的繪本閱讀課,發(fā)現(xiàn)竇老師還有這么可愛的一面!她講述著“我爸爸”,眼睛都要飛起來,模仿著孩子急急擺擺地走路,就像一個趕著要向伙伴們表達自己快樂的小孩子!名師不是吹出來的——任何年段、任何風格的課都上得精彩,又能幾十萬幾十萬字地寫書稿、作報告,這就是竇老師的功底!面對竇老師,只有敬佩、景仰!
本堂課的教材是英國畫家安東尼·布朗的經(jīng)典名作《我爸爸》,用極盡夸張的手法,描述了一個小男孩心目中最完美的爸爸形象。簡簡單單的幾句話,硬是讓竇老師上得情趣盎然!眉飛色舞、手舞足蹈間,把孩子的心思、注意力緊緊地抓住不放,巧妙引導著孩子們快樂地觀察“我爸爸”的形象,開心地表達,進而理解“爸爸”對自己的愛。自始至終,孩子們都津津有味地置身于那童真的世界中,興致勃勃、笑聲瑯瑯,同時妙語不斷!這樣的課,已經(jīng)不僅僅是學習和共享了,更是心靈的釋放、個性的飛揚!
這堂課不知該歸到哪一類,即有流暢的口語交際,又有語文知識的落實,還有初步的寫作指導。我的理解:竇老師向我們展示的是“繪本閱讀可以這樣上”——充分挖掘繪本背后的價值,并把這種價值對孩子進行多方位的落實。不經(jīng)意間,竇老師就已經(jīng)教孩子在看圖中學會了表達,用他們最喜歡的最自如的語言,表達他們的喜愛與驚訝;“……像……一樣……”“……也……”,這樣兩個句式,竇老師不是生拉硬拽地拿出來讓孩子們說話和應用,而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使其恍然大悟,然后孩子們一個個欣欣然拿來造句。隨著竇老師的不斷引導,孩子們的小腦袋瓜里早有了即將噴涌而出的創(chuàng)作的欲望!于是,一張張稚嫩的畫,一句句有趣的話便誕生了:“我爸爸像山一樣高大”(有個細節(jié):孩子一開始說的是“我爸爸像高山一樣大”竇老師告訴她“把前面的‘高’放到后面去”,孩子說對了,竇老師摸著孩子的頭說“你行啊孩子,別不好意思說!”孩子高興啊!竇老師就是這樣悉心呵護著孩子的自尊,引導著最初的創(chuàng)作!她的微笑太親切了,她的鼓勵太動人了!)妙句還有“我爸爸像豬一樣懶”,“我爸爸像牛一樣有力氣,也像小貓咪一樣溫柔。”“我爸爸的肚子像西瓜一樣大”……
你可以想象得到這堂課是怎樣被歡快的笑聲所填滿的!是竇老師引著孩子們走向了一個奇妙的世界,她自己都止不住放聲大笑!當孩子們把自己的爸爸比作貓咪、懶豬、蜜蜂、飛馬、火車……他們也許是第一次這樣平等而親近的感覺著自己的父親。也許只有當他們這樣去感受父親的時候,才能真正喚醒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體會到父子之間那永不衰竭的愛!
最具匠心的,是課堂結(jié)尾的設計。繪本本身就是精彩的——倒數(shù)第二頁:我愛我爸爸——翻過來:那樣一個把頭緊緊貼著懷里的孩子的爸爸:“爸爸也愛我,永遠愛我。”至此,不僅孩子們深深愛上了這本書,相信臺下的聽眾也一定喜歡上了它,至少,我就是!在熱熱鬧鬧、開開心心之后,一個天籟般童聲的朗誦,讓課堂靜了下來,是那種感動中的安靜!的確,不管“我爸爸”是怎樣的無所不能、怎樣的酷,他的所有偉大僅僅源于——他是一位爸爸!是我們生命中無可替代的那個人!竇老師教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了解并遵從于自己的內(nèi)心。“孩子們,下課!”竇老師說。沒有一個孩子動一動,絕不夸張!“下課了,孩子們走吧……”終于緩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