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竇桂梅(通用2篇)
我眼中的竇桂梅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8
我眼中的竇桂梅
-----讀<<竇桂梅與主題教學>>有感
作者:王瑜 文章來源:洪河小學
從吉林市的一個普通教師,到吉林省的特級教師,到名揚全國的特級教師,到清華附小的副校長,我非常羨慕她的成功.但我也相信她成功背后那點點艱辛與不懈的努力.我曾注意過她的上課實錄,希望能夠模仿她的課,學個一招半式用于我的課堂.現在想想那可真是買櫝還珠了.竇桂梅老師的成長觸了所有特級教師都會經歷的對于課堂藝術的揣摩以外,我覺得她還有這么幾個特殊的武器.
1.開放自我----加強涵養
一個30多歲便盛名遠揚的人是很容易張狂,狹隘,浮躁的,何況竇桂梅的天性也是率真,激情的.但她沒有,她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通常是謙遜的.她非常善于從各種人身上吸收各種營養.除此,她總是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去各地講學,去日本考察,用一雙智慧的眼睛來觀察著世界的變化.
2.廣泛讀書----積淀學養
我相信竇桂梅老師是小學語文教師中閱讀最廣泛的人群中的一個.閱讀的東西從教育名著到文學典籍甚至哲學著作,范圍之廣泛,閱讀之強度非一般人能夠達到.我想她的這些閱讀肯定是在她繁重的行政工作,引領性的教學研究工作以外完成的.讀書已經真正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了.當然,讀書也給她的教學,給她的不斷進步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3.真誠求真----錘煉思想
如果沒有獨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談教學的個性是沒有意義的.竇桂梅老師在自己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結合自己的實踐和既廣泛又有針對性的閱讀拓展結合起來,勇于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于上探索性的課,表現了一個不斷進取,樂于追尋的新時代的小學教師的獨特風貌.
我眼中的竇桂梅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
我眼中的竇桂梅
本打算今晚備課,可是一翻開“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印制的《推薦閱讀(五)》就愛不釋手了。小冊子中的內容不多,主要介紹了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的專業成長追求,我不用一個小時就看完了,但書中的內容激發了我想了解竇桂梅的強烈欲望。于是打開電腦,查看了許多有關竇桂梅的文章及竇桂梅的許多文章,不知不覺又看到了午夜,心情難以平靜。我知道又是一個無眠的夜晚來臨了,索性寫下了自己內心的感受。
我眼中的竇桂梅
沒有親眼看過竇桂梅本人,更沒有聽過竇桂梅的課,但僅從網上的照片及一些文字就已經感受到了她的強大魅力。照片中的她清秀、瘦弱,一頭披肩長發,還化了淡淡的妝,雖已看出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痕跡,但她的美麗和聰慧仍然撲面而來。每一位聽過她的課的老師都被她課上的激情與真誠所打動。其實她的激情不光是在公開課教學中展露無遺,在她平時的工作中,時時都洋溢著激情,而“課堂,成了我生活的世界。”(竇桂梅語)我腦中總是在想,她那么瘦弱的身體哪來的那么多旺盛的生命力呢?用她自己的話說首先是性格的因素。其次是對教育的執著。而我看來,她的執著才是她充滿激情的重要因素。
1、對教學的執著。
竇桂梅出生于吉林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的清苦生活練就她堅韌的個性。竇桂梅15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吉林師范學校,并獲得了留校工作的機會。她的理想是站在講臺上做一名真正的老師。幾經周折終于被分配到吉林實驗一小,但還是做行政工作。其間學校缺什么老師,她就教什么,帶課的經歷讓她喜歡上了語文課。
為了能從同輩人中脫穎而出,她主動請領導聽課、評課。一般老師都不愿上公開課,不自信、怕麻煩,竇桂梅卻主動爭取上公開課,讓大家對她一起評頭論足。直到今天,竇桂梅在她的示范課后,在網絡空間,還是專注地接受來自不同人、不同角度的批評,并且心存感激。就是這樣,她得到了更多的上大舞臺的機會,成就了“一代名師”的傳奇。有時候我們常抱怨別人不給我們機會,或埋怨教育大環境不好,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竇桂梅的經歷給了我啟示:教師成長固然有賴于好的環境,但更重要的取決于自己的心態和作為。
竇桂梅在談到自己是如何備課時是這樣說的:“每個學期的寒暑假,我總是利用較長的時間來通讀下學期用的教材,把參考書前面的說明和指導思想吃透,明確教材編排體系、研究各單元之間和各篇課文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每組課文、每篇課文在全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地花大力氣,認真鉆研每篇課文。”
她為了備《秋天的懷念》這一課,僅一個開頭,竟然十易其稿。
她說:“我的備課,每一次都如《秋天的懷念》那樣,“好好兒備課”,這似乎成了我必須的生活。……每一次研究教材、設計教學思路,每一次授課后,我都會有一些新的問題和新的收獲……”
把備課當作生活,在生活中備課,竇老師是在用自己的一生備課啊!這樣全身心的投入,備出的課怎能不令人嘆服?這樣精雕細琢的揣摩與思考,上出來的課怎能不令人震撼,不令人耳目一新呢?
2、對讀書的執著
竇桂梅的生命熱情、課堂激情來源于她的不斷學習,來源于她的博覽群書。“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教師因讀書鑄就備課靈魂,便成為了教育的永恒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竇桂梅老師無論工作有多么忙,她都要擠出時間來學習。各類教育名著、文學名著占滿了她家中的書柜,教育雜志更不例外。在繁雜的工作之余,她還會努力擠出時間寫教學隨筆和教育心得,哪怕是頭腦里閃現的幾十個字她也要趕緊記下來。不斷地積累知識并做自我總結已經成為竇桂梅的自覺行為。幾年來,她的閱讀量達300萬字,記下了2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500多萬字的文摘卡,寫下了10萬字的教后感,聽了校內外1000多節課……因為博覽群書,她能在收到年輕老師傾吐苦惱的信中,旁征博引,真摯疏導。因為博覽群書,她能在諸多的公開課上,開渠引水,把孩子們引向一條又一條清澄而富有感染力的美文之溪,與作者一起感受,與文中的人物一起感受,在感悟中讓孩子的情感得到升華。
“盡管環境并不都讓你滿意,盡管教育并不完美,盡管眼下是漫長無邊的嚴寒,但,讀書,就能為你溶化冰雪,溫暖心房。如此,你會感嘆:有書的冬天不再冷。”(摘自竇桂梅《有書的冬天不再冷》)“歲月可以使我們的容顏變老,但教育的生命活力應該使自己的激情和思想永遠年輕。”
是的,有書的冬天不再冷!讀到這些,我忽然明白了,竇桂梅為什么不老的原因,原來“讀書是女人最好的美容妙方。”
3、對教育理想的執著
竇桂梅老師曾這樣說過:我唯一的愿望就是當一名真正的教師,站在講臺上,站在孩子們的笑臉中間。因為理想,竇桂梅才得以孜孜以求。理想是動力,動力是責任,作為教師,首先要對自己負責。竇桂梅這樣說道:“在別人看來,我是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替補隊員,很沒名,也很沒勁,但自我感覺良好,我把自己當成了全能的主力隊員。---我是教一科,愛一科,鉆研一科,綜合業務素質不斷提高”。有了這樣的思想,才造就了竇桂梅這樣的名師。
在《激情與思想——我永遠的追求》的專題演講上,竇桂梅的演講更令人深思。她說:“理:就是理性;想:就是思考;把‘理’和‘想’加起來,就有了理性的思考,那就是理想的課堂。理想的課堂或許永遠都不能實現,但追求理想的課堂卻能使我們無限趨近于她,使理想的課堂成為現實課堂的‘極限’。”多好的詮釋,她是竇老師對“理想”的獨特解讀。“對于教材,教師應該有鉆進去的力量,又要有飛出來的底氣。”如果沒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沒有精湛的業務能力,一句話,沒有厚實的功底,怎么可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讀著竇桂梅的文字,感受著她的思想,體悟著語文教學的魅力,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感,被她不老的激情,永恒的思想深深地吸引著、感染著、潤澤著,同時內心也在忍受著痛苦的煎熬,一種對自己深深的自責纏繞著我。自己也從教將近20年,我到底做了些什么呢?這么多年的時光里,有多少時間是在讀書中度過的?有多少時間是在認真鉆研教材中度過的?曾經捧起過名著,那是在參加大專和本科的考試階段;也經常在燈下“奮筆疾書”,那是為了應付領導的備課檢查。我們抱怨工作忙,抱怨身體累,竇桂梅不忙不累嗎?即將參加名師班學習培訓了,我想到了自己今后的路到底該怎么走,我能學到名師的什么?我想如果工作只是謀生的工具,那工作帶給我們的只有痛苦;如果把工作當作是一項事業來經營,那帶給我們的就是享受與樂趣!很多情況下,名師給了我們壓力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動力。我們不一定能夠成為名師,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做名師曾經做過的事情……
.5.27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