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桂梅、孫建鋒、王崧舟的結課“煽情”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5 XX年新《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語文教學“應該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在特級教師的課堂上,不僅教學全程都充滿著“書聲瑯瑯、情意濃濃”的氣氛,即使在“結課”(或稱收尾)階段,仍常常以“余情未了”的亮色,令人感到“情韻在胸、繞梁不散”。[案例一]:激情再燃燒語文教學要重視文本對學生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因為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園。甚至可以說,對學生而言,語文素養即是人的素養。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北京清華大學附小竇桂梅老師執教的《難忘的一課》,就是這樣一堂“為學生生命奠基”的課。完成了對課文重點的研讀后,在悠揚婉轉的《思鄉曲》中,師生共同深情朗誦中國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四韻》——“小時候/鄉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后來呀/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師:看得出,此時此刻,同學們的心已經沸騰,還有什么話能足以表達我們那份心情呢?只有那一句——生:(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師:放聲朗誦,來表達你此時的心情吧!(學生再讀)師:下面,請大家拿起筆,再寫一寫這句話,并將這句話永遠地鐫刻在你心靈的深處。(師生共同寫話,教師用紅筆)生:(一個個凝神靜氣地、莊嚴地、神圣地、含著熱淚寫這句話)師:想讀就讀吧!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生: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師:語氣雖然不同,但感受和認識是一樣的深刻!師:(激情地)同學們,通過這堂課,相信你一定記住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選擇,但惟獨不能選擇的是自己的母親、自己的祖國。或許有一天,你身在國外,請你也別忘了今天的這堂課,更不能忘了這堂課里你記住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我們大家再讀這句話吧!生:(鏗鏘有力地)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師:讀得太好了!同學們,咱們今天上得不是普通的語文課,而是一堂人生感悟課,因此,這也就稱得上是——生:難忘的一課!(教師在課題后加上感嘆號,在全場掌聲結束教學)處處閃現詩意,處處充滿靈性,處處涌動激情。教學中,教師把文本所蘊涵的情感進行了恰到好處的加工、提煉,收到了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并育的效果。可以想見,課雖然結束了,但孩子們在經歷了這樣一次刻骨銘心的情感體驗后,在那顆被點燃、升騰的心靈的深處,一定已經烙上了鮮紅的“中國印”。[案例二]:溫情真永遠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往往是隱性的、長效的、綜合的,不能指望立竿見影、一蹴而就。近年來因詩情演繹“對話”課堂而聲譽鵲起的廣東特級教師孫建鋒,在執教《做一片美的葉子》這篇精短美文時,處處體現了對學生生命成長的真切關愛,請看該課結尾的一段:師:面對同一篇文章,大家可能各有各的體會,這是很正常的。現在,孫老師愿意再一次聆聽你們的聲音。生:由“回歸大樹地下的根”,我想到“落‘葉’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樹’”。師:有意思,這句話孫老師似乎有些耳熟。生:因為我曾經背誦過“落花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其實,不管是“護花”還是“護樹”,道理都是一樣的!師:這就叫活學活用!孫老師送給你一片楓葉,這片楓葉是我從北京香山上摘來的!(該生雙手接過葉子,連聲稱謝)生:中國是一棵大樹,把56個民族結為一個整體,每一個民族在中國都有自己的位置。地球也是一棵大樹,把每一個國家結為一個整體,每一個國家在地球上也都有自己的位置。師:好!你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把書本與現實結合起來了,這叫活讀書!大家掌聲鼓勵!生:(十分羞愧地)我的爸爸、媽媽離婚了,我們家的這棵大樹倒了,他們都不肯要我,我沒有自己的位置了……有時,我想到了死。(全場無聲)師:孩子,你是無辜的!你是坦誠的!你是堅強的!老師和同學都會關心你,班級就是你的家,學校就是你的家,朋友就是你的家。你的經歷和體驗就是你的財富。從中,你會體悟很多,你會學會珍惜自己,珍惜生活!生:(激動得熱淚盈眶)我真想喊你一聲“爸爸”!(會場上掌聲雷動)……師:(總結)葉美,因為有樹;樹美,因為有葉。如果每一片葉子都很美,那么,這棵大樹一定美;如果每一個同學都很美,那么,這個班級一定美;如果每一個人都很棒,那么,這個民族一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