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讀書莫放“攔路虎” 教案(精選4篇)
11讀書莫放“攔路虎” 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從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查字典的習慣。
二、教學目標: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查字典的好習慣。
(教學目標過于單一,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有機融合、和諧統一的教學目標。——編者按)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學過程:
1、我知道有很多同學都很喜歡讀書,那在我們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大家是怎樣辦的呢?
2、板題:讀書莫放“攔路虎”,理解“莫放”:不要放過。
3、自讀課文,根據每節的中心句、重點句理解課文。并理清文章層次:
第一部分(1-2)遇到“攔路虎”,有的同學繞道走,給當時和今后的學習帶來了不便。
第二部分(3-4)勤查字典帶來的益處,要求我們養成勤查字典的良好習慣。
①用“——”畫出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文中建議怎么做?
②勤查字典有哪些好處?
4、學習寫作方法:①用舉例子的方法,文中第2小節的把“衷心”讀成“哀心”,使我們無法正確理解文章的內容,更有說服力。
②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采用對比的寫法,表明自己的立場。第一部分寫不查字典給學習帶來的影響;第二部分寫查字典對我們學習的幫助。
5、小結:通過學習這篇文章,使我們了解了勤查字典對我們學習的好處,希望每人配有一本字典,使它成為我們學習的好幫手。
板書設計:
11、讀書莫放“攔路虎”
迎難而上
面對“攔路虎”
勇于戰勝
11讀書莫放“攔路虎” 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從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查字典的習慣。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行體會課文所要闡述的含義。
3、養成讀書的正確習慣。 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誦讀,使他們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明理,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教學難點:
通過默讀、朗讀,理解重點詞句,使他們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明理,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對這樣的自讀課文,由于老師能交給學生更多的“自讀權”,所以興趣都會很高,能積極投入到研究性學習中去,但是由于自學能力有限,所以對教材的把握都會比較的片面,所以教師在教授中還需努力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讓學生真正深入文中,運用于生活中。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學習中,如果你遇到了攔路虎,那該怎么辦呢?
二、點撥自學課文。
閱讀課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點句理解課文。
1、學生帶著任務讀課。
2、學生分組學習 。小組多種形式學習:
3、討論、交流,讀課文。
三、匯報自學情況,抓住重點,指導讀懂。
1、什么叫“攔路虎”?
2、面對“攔路虎”繞著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滅讀書時的攔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a、要有耐心。
b、要有恒心。
五、總結延伸。
1、熟讀積累:
采用多種形式練讀全文。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反復朗讀。
2、談談學了本文后的感受。
板書設計:
11、讀書莫放“攔路虎”
迎難而上
面對“攔路虎”
勇于戰勝
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讀書莫放“攔路虎”》后,讓學生用一課時的時間充分地討論交流,學生的讀書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情緒高漲。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提出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品位語言文字的同時明理,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11讀書莫放“攔路虎” 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讀書收方法的略讀課文,主要講讀書時遇到“攔路虎”不能繞著走,要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可以分成兩段。課文有的地方直接說明道理,有的地方舉例說明道理,作者娓娓道來,內容淺顯易懂,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教育。
[設計意圖]
本文在于介紹一種讀書方法,解決讀書過程中遇到生字怎么辦的問題。教學時,在指導學生自讀的基礎上,首先應弄明白“攔路虎”的所指;還應了解到作者為了清楚明白地闡明道理,指出方法,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一反一正,對比分明,表意清晰;還舉了精當的例子,最具說服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讀課文,借助中心句概括段意。
3、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聯系實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懶查字典、不查字典的危害,養成勤翻字典讀書的好習慣。
[課時劃分]一課時
[授課類型]閱讀課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 齊讀課題。
2、 理解什么是“攔路虎”?“莫”是什么意思?完整地說一說課題的意思。
3、 根據課題提出問題:面對“攔路虎”繞著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應該
如何消滅讀書時的攔路虎的?
二、自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師生共同評議。
3、自讀課文,思考課前提出的兩個問題。
(1)面對“攔路虎”繞著走的原因和危害。(見課文第2自然段)
(2)讀書遇到“攔路虎”不能饒著走,應該迎難而上,勇于戰勝它。(見課文第3~4自然段)
三、結合讀書實際談一談:
1、你是如何查字典?(要有耐心,要有恒心)
2、抓住重點句,談感受。
3、就自己如何解決“攔路虎”發表見解。
四、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1、這篇課文不同于我們以往學的大多數課文,它是一篇介紹讀書方法的課文。所以這類文章往往都有中心句,意思清楚明白。
2、自讀課文,試用抓中心句的方法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熟讀積累:
1、采用多種形式練讀全文。
2、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反復朗讀。
3、交流讀你喜愛的段落。
4、感情朗讀全文。
六、總結全文:
談談學了本文后的感受。
作業設計
一、寫一段話,談談自己學習課文后的感受。
二、說說你有哪些良好的讀書習慣。
11讀書莫放“攔路虎” 教案 篇4
教材分析:本課是略讀課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從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查字典的習慣。,要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通過默讀、朗讀,理解重點詞句,使他們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明理,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行體會課文所要闡述的含義。
3、養成讀書的正確習慣。 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誦讀,使他們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明理,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教學難點: 通過默讀、朗讀,理解重點詞句,使他們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明理,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閱讀引出課題。
讀課本練習三《紅燈記》中的一段話,讀后提問:讀這段話時,你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們應該怎樣來解決它,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看能否從文中找到解決的方法呢?出示課題。
二、點撥自學課文。
1、面對課題我們發現于平時的課題有什么不同?(教師點明“△”略讀課文的符號)這節課老師就來檢查你們自讀自悟的學習能力。
2、學生質疑課題,帶著任務讀課文。
3、解答學生的課題疑問后,學生分組學習,結合講解課的學習方法,小組內學習討論文章內容,小組多種形式學習。
三、班內討論、交流,小組讀課文發現和解決的問題。匯報自學情況,抓住重點,指導讀懂。
1、什么叫“攔路虎”?
2、面對“攔路虎”繞著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滅讀書時的攔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a、要有耐心。 b、要有恒心。
五、總結延伸。
1、我們用這節課所學的內容來解決《紅燈記》中的“攔路虎”吧。
2、熟讀積累:
采用多種形式練讀全文。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反復朗讀。
板書設計:
迎難而上 查字典
面對“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