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說課稿(精選4篇)
北師大版說課稿 篇1
第一課時說課稿
[教材分析]
本文編排在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該單元圍繞“書”這一主題編排了三篇主體課文、一篇拓展閱讀課文和一個綜合活動。這篇課文是冰心寫的一篇關于讀書的文章,以“憶”為行文線索,記敘了自己快樂的讀書生活,讀書的感受和認識,書法了自己熱愛讀書、以讀書為快樂的情感。內容簡單扼要,明白淺顯。微微道來之語,如心底泉水,緩緩流進了學生的心中,就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給孩子們將自己個故事,非常親切。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生動形象、富于新意,字里行間充溢著作者的真實情感。依據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訓練要求,可考慮在充分的課堂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理解內容,品味語言,表達感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要求會寫的9個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理解“讀書”的好處,讓學生明確應多讀書,讀好書。調動學生讀書的興趣,體會“總而言之,統而言之”的意思及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理解讀書的好處
[教學難點]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讀書實際,理解和做到“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語言親切自然,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朋友的身份給學生加油,并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環節的交流、思考與討論,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仔細品位重點段、句、次,體會文中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新課
1、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個謎語,請大家動動腦,猜一猜。“千層寶典一翻開,黑白縱橫一排排。歷代往事它記載,如果沒它傳不開。”(謎底書)
2、談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的至理名言。沒錯,讀書給予我們知識,而知識賦予我們內涵。今天,我們就一起跟隨冰心奶奶走進她的回憶中,共同回味、感受她讀書的經歷。(板書課題)
3、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交流資料,了解作者
學生交流冰心的資料,教師根據情況進行適當的補充。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滋陰,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次用自己學過的方法解決。
2、不理解的詞語致意,大家共同解決。
3、朗讀課文
4、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冰心奶奶最想告訴我們什么?
“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句話是理解課文的關鍵。)
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遠;讀書好四耕耘,汗水流得越多,收獲更豐滿。我們看看冰心少年時代是怎樣讀書的?有哪些收獲?
四、感悟課文
1、默讀課文,邊讀百年思考:冰心少年時代讀了哪些書?從冰心的讀書經歷中,你體會到什么?
2、學生自由回答(采用師生座談的方式)隨機指導學生交流有關《茶花女遺事》、《精忠說岳》等作品的資料。
3、小組討論:從冰心的讀書經理和自己的讀書實際在紅,你體會到讀書有什么好處?
4、匯報交流,讓學生明確讀書的好處主要體現在:
(1)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形象能激起人們的個種感情,讓人獲得多種美的享受(以學生熟知的名著作為例子進行說明)
(2)讀書能擴大知識面、
(3)讀書有助于提高人們的品德修養,懂得真、善、美。
(4)讀書對協作有很多幫助。
(5)讀書還能得到“做人處事的‘獨立思考’的大道理。
5、默讀11自然段,思考“總而言之,統而言之”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學生自由暢談對“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的理解體會及對自己的啟示。
7、學生思考:冰心讀書的體會是什么?
8、全班朗讀課文,再次體會讀書的好處。
五、板書設計
憶讀書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讀書好 能擴大知識面
有助于寫作
讀書體會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養
多讀書:從七歲開始讀書至晚年仍在“讀萬卷書”
讀好書:會挑選、比較
北師大版說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材分析:
我們都知道角是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知識,諸多平面圖形的特征和性質,以及幾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進行描述,可見角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地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活動,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經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認識角,發現角。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1、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的大小。
3、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由于學生對角的認識還只是借助于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整節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實踐活動加深體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并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腦子里,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內迫切地想知道角的有關知識,同時也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2、聯系生活,探索新知
認識角是本節課的重點,設計時我認為要想讓學生較好地掌握角的有關知識,關鍵是要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四個數學活動: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練一練。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對角的認識由實物抽象出圖形。加深了學生對角的理性認識。
3、動手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做了如下設計:讓學生張合活動角,感受從靜態中的角過渡到動態中的角的過程。通過張合活動角學生不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而且還感受到了角的大小與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然后再比較活動角,看哪個角大?通過猜想、演示、驗證,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4、回歸生活,了解角的應用
數學聯系生活,數學回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點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本節課教學中教師多處讓數學問題聯系學生實際,如讓學生找生活中的角,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身邊。課尾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中的作用,體會數學的重要性。如挖土機、剪刀的工作過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變化從而解決了實際問題,教師還讓學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達到了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
北師大版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分材: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這節課是從圖形到角的活動中學習新知,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圖形部分內容總體要求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
2、學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多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
3、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
依據課標要求,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創設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采用了直觀情境教學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前面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嗎?生匯報。
師談話:今天我們來學習圖形王國里一位新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別著急,我們先來欣賞一些圖片。它呀就藏在這些物體中。請你們仔細觀察猜猜它是誰?(課件展示,師生共賞。)猜到這位新朋友是誰了嗎?(角)。這些物體中都有角。角就是這節課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一)認識生活中的角
1、找角,發現角
生找出眼前的角,并同桌交流
2、課件出示生活中的角
生上臺指出角
(二)感知角的特征
1、折角;感知角
師:尋找到了生活中許許多多的角,下面請同學們拿起桌面上不規則的紙,想辦法把它折成一個角并在小組內交流展示。(生活動,師指導)
2、摸角;感受角
師、剛剛同學們都說三角板上有角,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出其中一個角閉上眼睛用手摸一摸。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與發現。
3、說角;認識角
(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與發現)
頂點:尖尖的邊:直直的
課件展示一個完整的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4、畫角;抽象出角的圖形
(1)畫出自己心目中的角,并投影展示生的作品。
(2)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
5、指角。(課件展示)
(1)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標出課本第67頁中的角。
(三)體驗角的大小
1、看角,紅藍角之爭。
2、做活動角。驗證: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角的兩邊張口大小有關,張口越大角就越大,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3、比角(重疊法比角)三、鞏固訓練
1、下面的圖形中能找出幾個角?課件展示。
2、思考題
三、總結收獲,再現新知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跟角交了朋友,誰來介紹一下你的新朋友呢?(生總結匯報)同學們介紹的真詳細!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美麗的角,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吧。(課件展示生活中的角)
師:角無處不在,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找出更多美麗的角,發現更多角的秘密。
整堂課設計,我力求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觀察、操做、演示、比較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腦手口,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真正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教學理念。
北師大版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分材: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這節課是從圖形到角的活動中學習新知,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圖形部分內容總體要求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
2、學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多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
3、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
依據課標要求,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創設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采用了直觀情境教學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畫面,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都是學過的平面圖形,再讓學生用小棒擺出三角形,再移走一根,從而引入課題“認識角”。
(二)找角,指角,摸角
1、通過學生頭腦中形成的角的表象去身邊找角并互相指一指,這時學生只是籠統地指出角。
教師示范指角,讓學生在潛意識中形成角是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再讓學生指角。
2、從圖片中找角,把角從實物中抽象出來。
3、讓學生用手摸角,感受角。
(三)學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師示范畫角,并學習角的各部分名稱。明確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四)運用新知,辨別角,數角。
1、出示相關練習題,讓學生辨別角,強化角的特點。
2、練習數角,在不同圖形中數出角的個數。
(五)比角的大小,探究與角的大小相關的因素
1、玩角,發現角有大小
以游戲的方式呈現,讓學生感受角是有大有小的,
2、游戲——變角,比角
師做一個活動角,要求學生變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要求學生放進抽屜,師喊123齊拿出。找出大小差別大的`角讓學生辨認,能直觀看出大小。
3、請一名學生上臺做一個和老師一樣大的角。
師: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角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自由回答。
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小結:把頂點和一條邊對齊來比較。
通過引入比角的大小的情境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和角的兩邊開口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六)總結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