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十里長街送總理(精選2篇)
語文教案-十里長街送總理 篇1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深入理會課文內容,從送總理的情景描寫中,體會人民對總理的愛戴、崇敬、懷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難點:
從送總理的感人情景中,體會人們對周總理無比崇敬、愛戴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總理相片、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實景錄象、錄音等)
教學過程 :
(播放哀樂)
一、渲染氣氛、引入情境。
1、 課件展示,引人新課。
2、 釋題。
3、 播放十里長街送總理的錄像配課文朗誦。
思考:看了這場 的送別,我的心 。
二、學習“等靈車”部分。
1、 師引言。
2、 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互相討論。
在這一自然段中,你體會到人們怎樣的思想感情?在課文哪些句子可以體會到。
3、 小組匯報。
4、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句子。
三、學習“送靈車”部分。
1、 師引言。
2、 播放第二自然段的配樂朗誦。
3、 在這段文字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4、 有感情地讀句子。
5、 課件展示一組圖片,拓寬意境,激發依戀之情。
(1)、投影出示周總理的有關圖片,師加以指導。
(2)、有感情的讀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追靈車”部分。
1、 出示課文圖片,師配樂范讀。
2、 這一段寫人們在干什么?你體會了什么?
3、 有感情地齊讀第四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
1、 人們焦急而耐心地等靈車,不約而同地望靈車,依依不舍地送靈車,說明了什么?
2、 質疑、解疑。(快速閱讀課文,學習小組討論)
六、作業 。
1、 任選課文中的一幅插圖,寫一段話。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七、再顯錄像。
八、板書設計 。
十里長街送總理
等靈車焦急耐心
送靈車不約而同崇敬、愛戴、懷念
追靈車難舍難分
語文教案-十里長街送總理 篇2
《十里長街送總理》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柱著、洋槐、耐心、 裝飾、腮邊、陪著、矯健、檢閱、五洲四海、不約而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3.了解首都人民送別周總理靈車的感人場面,體會人民群眾對周總理崇敬、愛戴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難點:
從人民送別總理靈車的感人場面,體會人們對總理的深切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柱著、洋槐、耐心、 裝飾、腮邊、陪著、矯健、檢閱、五洲四海、不約而同。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和人民群眾對周總理崇敬、愛戴的真摯情感。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教師:1976年1月8日對全中國人民來說是個悲痛的日子,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與世長辭了,舉國上下一片悲痛。周恩來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后,擔任政府總理,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日理萬機,鞠躬盡瘁,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高尚的品質,贏得了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崇敬和愛戴。1月11日首都人民自發地聚集在長安街送別周總理的靈車,出現了十里長街送總理這感人一幕。(播放《十里長街送總理》情景劇。)
2.作者目睹這感人的場面,寫成了這篇課文。今天我們學習第8課《十里長街送總理》。(板書:十里長街送總理)
3.學生相互交流自己課下搜集的有關總理的事跡資料,并簡單談談對總理的印象。
4.老師簡單小結。通過教師的介紹,激發學生的情感,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做鋪墊。
二、布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
2.讀通課文。
3.認真讀讀課文,看看插圖,想象一下當時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情景,在最使你感動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檢查預習情況
1.學生自由談談自己記憶生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取長補短,提高自學能力。
2.檢查學生讀書情況。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易讀錯的字的讀音。
3.組詞練習
拄( ) 槐( )耐( ) 挽( )飾( )
柱( ) 魁( )奈( ) 晚( )蝕( )
腮( ) 洲( ) 陪( )倍( )部( )
鰓( ) 州( ) 培( )賠( )剖( )
檢( ) 驗( ) 閱( ) 矯( )驕( )
撿( ) 臉( ) 悅( )嬌( )僑( )
四、理清課文脈絡
1.小組討論,課文的四個自然段主要講了幾個意思。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教師加以指導。
(1)靈車到來前,人們等靈車。(1)
(2)靈車到來時,人們望著靈車想念總理。(2—3)
(3)靈車過去了,人們不肯離去。(4)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聽配樂課文朗讀,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氣氛,為理解課文內容打基礎。
2.學生輕聲讀第一段課文,邊讀邊想:這段主要寫什么?反映了人們怎樣的思想感情?
(寫靈車到來前人們等靈車的情景,反映了人們懷念總理的感情。板書:等靈車)
2.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語句反映了人們對總理的懷念之情?邊讀邊在書中勾畫。
(訓練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和動腦、動手的習慣。)
3.學生學習后,互相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兩旁”、“擠滿”“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這些都說明在長安街等靈車的人非常多,而三個“都”說明人們都為悼念總理而來。在陰冷的天氣里,這么多的人來送別總理,說明總理深受人民的愛戴、尊敬。(板書:崇敬,愛戴)
(2)“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
老奶奶年歲那么大了,行動不便,拄著拐杖來長安街送總理,可見她非常尊敬總理。“焦急”是說老奶奶盼望早點見到總理靈車。“耐心”是說老奶奶無論等多久,也要等到總理的靈車。“焦急而又耐心”表達老奶奶對總理的深切懷念之情。
(板書:焦急,耐心)
(3)“一對青年夫婦,丈夫抱著小女兒,妻子領著六七歲的兒子,他們擠下了人行道,探著身子張望。一樣淚痕滿面的紅領巾,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
“擠下”,“踮著”等詞語反映了青年夫婦、紅領巾深切懷念總理的心情。
(板書:懷念)
(學生自由談自己的看法、理解,相互補充,教師加以適當的點撥,指導、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4.教師小結:老奶奶、青年夫婦、紅領巾代表了長安街兩旁的所有人,他們“焦急而耐心”的心情代表了所有人的心情。
5.朗讀練習。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