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通用3篇)
桂花雨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①學會“籮、杭”2個生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學會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邊讀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①按要求語系課文,自學生字詞料。
②查找有關桂花數的資料。
③準備“搖花樂”的課件
自讀提示明要求
①師生談話:說說在兒時曾發生過些什么有趣的事?
③快速默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訴了我們什么?提出了那些要求?
④全班交流,明確閱讀要求。
⑤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桂花樹的資料后,針對課題說說想了解哪些內容。
初讀課文知大意
①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一邊讀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②小組合作交流學習:伙伴之間互相讀課文,糾正字音,再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③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品讀語句悟情感
①讀課文,看“搖花樂”的掛圖,在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畫下來。
“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數,使勁地搖。”
“搖啊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
“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②分小組讀所畫的句子,邊讀邊想象語句中所描繪的情景,再說一說此刻在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從畫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練習有感情朗讀“搖花樂”這一段。
“我喜歡的是桂花。”
“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④學生邊讀有關語句,邊談自己的體會。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通過這幾句話,聯系上下文,如與“梅花、梅樹”的對比,體會出作者對家鄉的懷念。
⑤理解母親對故鄉的懷念:
找出有關描寫母親的語句。
讀母親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說說你的感受,試著用“這里的再,也比不上。”這樣的句式說說母親還可能會說些什么。
與同學交流:母親的話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⑥聽著母親的話,“我”不禁又想起了“搖花樂”,你能通過讀向同學們表達出“我”的思鄉之情嗎?(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⑦難忘童年的畫面,難忘母親的話語,更難忘故鄉的桂花,讀讀課文中的語句,想一想,課文中是否還有讓你回味無窮的句子?在哪里?找出并有感情地讀一讀,再評議為什么要這樣讀。
積累語言求發展
①讀了這篇課文,你的內心會產生怎樣的感受呢?
②在課外閱讀中,在你的生活實際中,你有沒有感受到人們對家鄉的懷念呢?說一說。
③把自己得到的感受記錄下來。
桂花雨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設計理念:
提倡自主學習,讓學生自選學習方法、內容,并重視情感的體驗,創設情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重視課堂語言的設計,盡展語文魅力。
教學過程課前預習:
1.了解江南沿海地區有關風情,收集資料。
2.了解有關桂花這種植物的特點,收集資料。
一、學前導入:
前面我們學了老舍先生的《養花》,知道老舍是愛花之人,但愛花人并非老舍一人,今天,我們再結識一位單單愛家鄉桂花的人——琦君,我們來看她的文章——《桂花雨》。
二、預習檢測:
1.展示收集的資料,(利用實物投影儀)學生自主閱讀。
2.檢測讀文效果。
(1).同桌互讀、互評。
(2).思考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3).你問我答擂臺賽。
(4).聽寫詞語:中秋時節、桂花盛開、香氣迷人、香飄十里、搖花之樂、花落如雨、杭州花香、難比故鄉、回憶童年。
三、體會文章中心。
過渡:每讀一篇文章,我們都要揣摩作者的心思,以求得與作者心靈相通,也就是要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那么本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
回顧學過的古詩,看老師提問的詩句,哪些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似。“春風又吹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四、指導感情朗讀。
語言激勵:作者那濃濃的鄉情就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把自己當成作者,用你的朗讀來表達出這種情感吧。咱們選自己最喜歡的部分,仔細揣摩、朗讀、用你的語調和語氣的變化把聽者帶到江南沿海一個飄著桂花香的美麗小村莊。學生自選段朗讀,老師相機評價或范讀。
五、利用前面聽寫的詞語把本文改寫成一首小詩:
中秋桂花開,香飄十里外,搖之落如雨,故鄉憶中來。
六、拓展延伸,
聯系自己的童年或聯想二十年后自己遠離家鄉會怎樣思念家鄉,那么你如何表達這種感情,讓學生或詩、或文、或畫、或歌。盡情發揮,表達思鄉之情。激勵語言:回憶往事是十分有趣的,我們從《桂花雨》中體會到了作者的懷鄉之情。現在你有沒有想到自己,你熱愛家鄉嗎?你懷念你的童年嗎?假設,現在已是二十年后,你也許是一個公司的老板,也許是某大學的博士生,也許你在異國他鄉留學,又一年的中秋節到了,在這萬家團圓的時刻,你孤身一人遠在他鄉,望著窗外的明月,你會怎樣?(敘述以上語言時伴以鋼琴曲《秋日的私語》,同時有提示詞:童年、小伙伴、玩具、幼兒園、家鄉、馬頰河、小院。)
七、小結、作業:
1.“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等你真正長大離開了家鄉自然能體會到這一點。
2.把本文你喜歡的詞、句或段抄在筆記本上。設計意圖課前收集資料,可訓練學生篩選、整合等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內資料展示以激勵學生養成課外閱讀、收集資料的習慣。“同桌互讀”以達到讀正確、讀流利的目的。且有利于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你問我答”學生分成兩組互提問題、互相解答,這樣他們自己提問自己答,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這些詞語可概括全文內容,在提詞時邊敘述課文、邊提出來,讓學生寫詞語時回顧了課文主要內容,且為后面的“文改詩”做好準備。利用表達同樣情感的詩句引路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化解難點。用富有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讀的興趣,且讓其自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此環節通過聯想訓練了想象力,通過表達思鄉之情培養了熱愛家鄉的情感,通過讓學生寫詩、文、畫、歌又訓練了習作能力,且是自選表達方式,故又是自主學習的體現。積累語言是每課必做的,只有有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提高。
桂花雨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課文精解與編排意圖
課文的題目給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記憶中關于故鄉最美好、最迷人的一個印象。作者先寫了自己最喜歡桂花,喜歡它迷人的香氣,接著寫了搖桂花的事情,最后寫了離開家鄉后賞桂花,給母親帶桂花,卻時時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讀著這篇文章,感覺到桂花的香氣彌漫在字里行間,作者的思鄉情也縈繞在心頭,像桂花的香氣一樣濃郁且溢滿字里行間。
選編這篇課文,目的是使學生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同時,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略讀課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法點睛
審題,初讀課文,理清作者寫作思路。──精讀深思,研究作者寫作目的及表達特點。
①抓住課文三處描寫桂花香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用詞(“侵”字)用景用物等表達方式抒情的特點。
②研讀“搖桂花”,體會作者懷念童年,懷念故鄉的深情及作者用事抒情的特點。
③研讀“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體會作者母親懷念家鄉之情及作者表達方式的特點。──回讀全文,歸納用人事景物表達童年樂、思鄉情的寫法特點
──評價歸納,轉換運用
學習目標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寫作思路。
3.指導學生抓住事例及景物自讀自悟,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的。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敘事、寫景的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和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學習提綱
1.審題,“桂花雨”什么意思?跳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關于桂花的什么事?
2.按“小時候念在家鄉──中學時在杭州”的提示把課文分成二段。“小時候”主要寫了、那幾件事。“讀中學時”主要寫了、二件事。
3.勾畫“小時候”“念中學的時候”作者愛桂花、搖桂花、賞桂花的語句,思考批注體會。
(1)勾畫“喜歡桂花香”的語句,思考批注,表達了作者思想感情。
(2)搖桂花的原因和目的各是;“搖桂花”的動作有;“搖桂花”的美妙樂趣是。搖桂花透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賞桂花”“帶桂花”中“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這句話表達了母親什么思想感情?
4.全文主要寫了的事情,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主要用的寫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審題,初讀課文,理清作者寫作思路。小時候:
1、愛桂花
2.送桂花
3.搖桂花
4.收桂花──讀中學時:
5.賞桂花
6.帶桂花
二、精讀深思,研究作者寫作目的及表達特點。
1.研讀作者愛桂花香的語句。
抓住課文三處描寫桂花香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用詞(“侵”字)用景用物等表達方式抒情的特點。
2.研讀“搖桂花”,體會作者懷念童年,懷念故鄉的深情及作者用事抒情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