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分類與比較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第二單元 媽媽的小幫手 ——分類與比較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1-23頁,分類【教學目標】1、結合實際生活感受分類的意義,通過動手操作初步學會分類的方法。2、經歷具體分類活動的過程,初步體驗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3、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重點難點】通過觀察、操作,能按指定標準或自定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教學準備】本子、圖片【教學過程】一、活動一1、教師出示一摞各種各樣的本子,提問:“本子這么亂怎么辦?你來幫幫我吧!”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將本子分類。3、學生分好類,進行匯報。4、教師小結:“我們剛才就是進行了分類整理。”二、活動二1、教學例題教師引導:分類在我們生活中的用處可大了,你看,媽媽正需要你幫忙呢!(出示圖片)2、學生分組討論,怎樣幫助媽媽整理衣服。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3、學生自由發表見解。(1)把爸爸、媽媽和小明的衣服分開,(2)按上衣和下衣分開,(3)按顏色不同分;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分類標準不一致,分的結果就不一樣。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了各種方法幫助媽媽,你認為他們的方法怎么樣?你能用幾種方法進行分類?我們用了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分出的結果就不一樣。三、活動三1、教師引導:媽媽很辛苦,我還可以幫媽媽做點什么呢?2、學生自由發言。3、師:你可真是個懂事的孩子,想到要幫媽媽做這些家務。誰愿意幫他一起整理?看,生活中處處都能用到數學知識,其實,分類的知識不僅僅在這些方面有用,還有許多用處呢!四、自主練習1、哪些是水果類?哪些是蔬菜類?圈起來。教師出示圖畫,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回答,集體訂正。2、分一分,說一說教師出示第二幅圖,學生討論完成。指生說一說,小組分類的方法,并說明理由。師:你還發現了什么?3、想一想,可以怎樣分?教師出示圖,學生獨立完成。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代表介紹分法。五、總結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數學知識?2、你能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時候能夠用到分類的知識嗎?六、課外活動回家幫助家人分類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說說自己分類的方法,請家人給你評價。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教科書24-26頁【教學目標】1、結合實際生活感受分類的意義,通過動手操作初步學會分類的方法。2、經歷具體分類活動的過程,初步體驗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