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蘋果教案(精選5篇)
分蘋果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教材34~35頁
二、教材解讀:
從“分蘋果“的情境引入到第二個“分一分”的活動,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一是知道平均分成幾份,問每份分到幾個;一是知道每份按幾個來分,問能分成幾份。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平均分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看懂圖意。
2.明確兩次蘋果的不同要求。一是把幾個蘋果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放幾個蘋果;2是每個盤子里放2個蘋果,可以放幾盤。
3.通過動手分一分,使學生體會等分的不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經歷于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提高自己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重點:進一步領會平均分的含義。
五、教學難點:提高自己語言表達能力。
六、課前準備:教具:課件、24個磁鐵。
學具:12根小棒。
七、教學過程: 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情景創設1、師:今天淘氣家來客人了,媽媽準備了一些蘋果。一起來數一數。2、師貼蘋果。板書:有12個蘋果。1、傾聽 2、觀察。3、數一數。1、2、…12 問 題 情 境 體驗感悟 1、師:媽媽要把這些蘋果平均放在一些盤子里。你知道什么叫平均放在盤子里嗎?2、你猜媽媽會向淘氣提出什么問題? a、有選擇地板書:問題一: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有( )個?問題二:有12個蘋果,每個盤子放2個,需要( )個盤子?b、師:你認為這種分法是平均分嗎?(針對問題二)c:對,這兩種分法都是平均分。(板書:平均分)那有什么不同呢?先讀題,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問題是什么?d:師隨著生的回答貼圖。?個 ?個 ?個 ?個 ?個盤子e、說一說有什么不同?f、對,這就是平均分的兩種類型。(板書:第一種第二種)g、那有相同的地方嗎? 3、師:如果讓你用圓片代替蘋果分一分,你想用幾個圓片,怎么分?先想一想。師:好,開始。師巡視。師:好,誰上來分一分。(匯報,交流) 師:他是怎么分的?(請2到3個學生上臺展示分法。) 師:不管你們怎么分,都是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3個。4、師:現在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你準備幾個蘋果分成一份呢?為什么?a、師:請用學具分一分。師巡視。匯報,交流。師:請一個小能手上分一分。和他一樣的請舉手。那你們是怎樣想的?師:這是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了6份。5、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猜到媽媽的問題,還幫助淘氣解決了問題。通過學習,知道了平均有兩種類型。第一種,知道了一共有12個和平均分成4盤,求每盤放幾個;第二種,知道了一共有12個蘋果和2個放一盤,求需要幾個盤子。那關于12個蘋果,你還可以怎樣平均分?師:說一說同學們提的問題屬于哪種類型? 嘗試第2題。1、出示松果圖。師:同學們,小松鼠知道你們很聰明,想要考考你們。課件出示:松果圖。2、師:你看到了什么信息?3、師:小松鼠想把18個松果平均放在籃子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4、判斷屬于哪種類型。5、師:下面我們來看小松鼠的問題。翻書35頁,同桌兩人商量一下,,認真讀題,一人做一道,圈一圈,再把結果填在書上。師巡視。6、集體交流,請兩生上臺展臺展示。嘗試第1題1、觀察:你獲得了哪些信息?2、師: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做第二小題時可以畫10個○代替蘋果再圈一圈。3、集體交流。請學生到展臺展示。4、你覺得都是平均分嗎?5、那都是平均分,有什么不同呢?6、還可以怎樣裝袋呢?傾聽、思考(每個盤子放得同樣多。) 提問 在心里默念。 生答每個盤子都放2個,每個盤子放得同樣多。 齊讀第一題。生答。 觀察生:第一題知道了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求每個盤子放幾個?第二題是知道了每個盤放2個,求需要幾個盤子。生:都是要把12個蘋果平均分。 生操作,分一分。把你的想法告訴你的同桌。 請一生上黑板分一分。其余同學認真觀察。展示每次分3個;每次分1個;先每盤分2個再每盤分1個。 生齊讀題。回答:2個蘋果分成一份,因為每2個一盤,就是要把2個分成一份。生用學具分一分。說一說有哪些不同的想法。 1、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個盤子放4個。2、6個蘋果放一盤,可以放2盤。3、平均放在6個盤子里,每盤放個2。…… 生數一數,算一算。 提問題。 同桌交流,圈一圈,做題目。 說清圖意:小熊要把這10個蘋果裝在袋子里,(1)如果每2個一裝,可以裝幾袋。(2)如果每3個裝一袋,可以裝幾袋。生圈一圈。 生交流。 小結師:同學們,想一想今天我們學習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生答。 實踐應用師:在我們的生活有用到平均分嗎?師:我們班(60)人,做操時,每4個人站一排,要站多少排/路隊時,每2個人一組牽手,有同組?師:看來生活中處處都在用到我們的數學知識啊。 總結師: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現象?哪些地方用到平均分? 板書設計: 第一種 平均分 每二種有12個蘋果: 有12個蘋果,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 每個盤子放2個,需每個盤子里有( )個? 要( )個盤子? ?個 ?個 ?個 ?個 ?個盤子
分蘋果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2.初步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及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3.在活動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重點:初步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難點: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卡片、掛圖、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大屏幕出示口算題并提出要求:聲音響亮,口齒清楚。)
3 + 5 = 4 – 2 = 9 – 2 =
2 + 6 = 5 – 3 = 8 – 4 =
4 + 3 = 7 + 2 = 9 – 5 =
8 – 4 = 3 + 6 = 5 – 3 =
9 – 3 = 7 – 1 = 6 + 2 =
8 – 8 = 6 – 0 = 7 – 5 =
2、看圖列出相應的加減法算式:(你能說說是怎樣想的嗎?
r r r r r r r ™ ™ ™ ™ ™ ™ ™ ™ ™
2 + 5 = 7 7 – 2 =5 5 + 4 = 9 9 – 5 =4
5 + 2 = 7 7 – 5 =2 4 + 5 = 9 9 – 4 =5
3、導入:小猴子看到同學們這么棒,就想考考同學們。小猴子在果園里摘了10個蘋果,他想把這些蘋果分成兩堆,你們能幫助小猴子嗎?(出示投影)
那看誰的分法多,大家邊分邊說你是怎么分的,并看著你的分法說出相應的加減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總結規律
1、同學邊動手擺,邊練習說。
2、指名匯報,教師板書。
3、看到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分法,小猴子可高興了。(出示投影)可是這么多的算式又讓小猴子發愁了,怎樣能記得更準更快?(指名回答:按順序。同時出示大屏幕。)
(1)練習背一背。 (2)師生對口令。 (3)同桌對口令。
過渡:動物大王獅子看到同學們,幫助小猴子解決了難題,他也給同學們帶來了兩道題。(出示投影)
1
2
3
4
5
4、練習:□ + □ = 10
10 - □ = □
(1)指名說。 (2)在書中完成。
5、課間休息:
(1)師生對口令。 (2)同桌對口令。
三、鞏固練習:
1、書中連線:(先說再連,最后同桌檢查。)
2、口算題:(比賽,看誰又對又快。)
3、爬臺階(先說圖意再填空。)
4、小貓釣魚(先說圖意再填空。)
四、總結: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分蘋果
1+9=10 9+1=10 10-1=9 10-9=1
2+8=10 8+2=10 10-2=8 10-8=2
3+7=10 7+3=10 10-3=7 10-7=3
4+6=10 6+4=10 10-4=6 10-6=4
5+5=10 10-5=5
分蘋果教案 篇3
教學內容:分蘋果
教學目的: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等分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學生能夠進一步體會等分的含義。
教具:情景圖和分蘋果圖
教學方法:引導法
教學過程:
一、分蘋果。
先幫助學生看懂圖意,明確兩次分蘋果的要求。進一步組織討論和實際操作。如,把蘋果放在兩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放4個蘋果,可以放幾個盤子等。
二、試一試。
1、第一題。
讓學生用小棒或圓片進行操作,把結果填再方格內。
三、鞏固練習。
1、第二題、第三題。
可以圈一圈,或用學具擺一擺,把結果填再方格內。
2、第四題。
讓學生用學具具體擺一擺,探索不同的排法。教師可以按照圖中的提示組織“同伴對說”的游戲。
板書設計:
分蘋果
情景圖 分蘋果圖
把15個蘋果分到4個盤里,平均每個盤子放( ) 個;
如果每個盤子放2個,可以放( )個。
分蘋果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2.初步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及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3.在活動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材分析〗
10以內的數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作為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口算20以內加減法的有效手段。教材不但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豐富多彩的問題或游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與“合”的意識。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十分重要。教學時讓學生用蘋果卡片,自己動手分一分,并說出相應的算式。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共同整理出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算式。在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教學條件比較好,學校有多媒體教室、微機室、課件制作室;教室里配有電視機、vcd、實物投影儀等。
學校本著就近入學的原則,劃片招生,這樣學生來源較復雜,有縣直機關、街道、個體經商者的孩子以及借讀生等,學生的學前教育及環境影響各不相同。今年的學生年齡偏小,一般在 5.5~6.5歲,學生的知識基礎只是直觀地用手指算出10以內的加減法或死記硬背幾個10以內的算式。我是第一次使用實驗教材,前兩單元的教學,有點不習慣,學生也有點不適應。但是學到第三單元開始入門,越琢磨教材越有味,越教越順手。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吃蘋果嗎?(生:喜歡)蘋果營養豐富,吃蘋果可以增強體質,我建議同學們每天都吃一個大蘋果。
老師沒有帶蘋果,咱們就用蘋果卡片來代替行不行?(生:行)出示蘋果圖:
看到這堆蘋果,你們想到了什么?(生:想到了數字10)板書:10
現在要把這10個蘋果分成兩堆,并且每分一次都要寫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這個問題,把機靈的小猴都難住了。看:小猴正在發愁呢?(把發愁的小猴圖片放在蘋果邊上)你們愿意幫助小猴分一分嗎?(生:愿意)你們真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二)探究新知,體驗發現
1.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1)同桌合作:一人分蘋果,另一人根據分法寫算式,看哪個同桌合作得好,分法多。
(2)小組交流:你們的分法有規律嗎?互相說一說。
(3)展示交流結果,并讓個別小組匯報操作過程。隨學生匯報板書:
你們幫助小猴解決了問題,小猴高興極了。看,小猴在夸你們呢?(用小猴大笑的圖片蓋住小猴發愁的圖片。)
動物大王雄獅看見了,也想讓你們幫助解決問題。
2.獨立思考,填寫算式。
出示雄獅帶的題目,可以根據上面的表格進行填寫。
□+□=10
10-□=□
隨學生回答,板書:
1+9=10
9+1=10
10-1=9
10-9=1
2+8=10
3+7=10
4+6=10
5+5=10
0+10=10相應的減法口述即可
小朋友真厲害,連動物大王也沒有難倒你們。
(三)應用拓展,寓學于嬉(做個游戲輕松一下吧)
1.玩中學。
(1)伸手游戲。
師:我出3。
生:我出7,3+7=10,……
(師生、生生活動)
(2)拍手游戲(師生、生生合起來是10)。
(有個學生做出要拍手的架勢,但沒有拍響,還說:這表示沒拍,是0下。)
2.配鑰匙。
你們會給鎖配鑰匙嗎?(學生皺眉頭)別發愁,只要開動腦筋,一定能配出合適的鑰匙把鎖打開,出示鎖圖:
師:鎖上的數和鑰匙上的數合起來是10,就能打開。
教師巡視,發現5號鎖沒有配上鑰匙,讓學生動手畫出5號鑰匙,然后展示連線的結果。
3.爬臺階。
出示課本第41頁第3題:
(1)讓學生給這幅圖起名字。
生:爬山、上樓梯、爬臺階、小狗搶骨頭等。
(2)說圖意(略)。
(3)交流:把你所想到的數學問題說給大家聽聽(讓學生暢所欲言)。
(4)列算式,并解釋算式的含義。
(最后有個學生說:小狗爬到頂吃到骨頭了,就是10-10=0)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4.出示教科書第41頁第4題圖:
讓學生看圖意,填算式。
學生很快完成書上的要求,并能講解算式的意義。
(學生踴躍舉手發言,其結果出乎意料:從小魚的顏色、游的方向、翹尾巴的方向、吹泡泡、張嘴巴、魚身上畫虛線等等方面列出了好多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算式,學生的表現精彩極了。)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開始,我借助小猴為“分蘋果”發愁的畫面引入教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課標倡導:“學生的數學學習必須是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的學習方式。”本課讓學生動手分,自主觀察,列出合適的算式。當學生未發現減法時,教師及時點撥,然后小組交流,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激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
3.注重改變教學方式,利用學生對游戲極大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既強化10以內的加減法,又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同時激發了學生不斷創新的能力。例如,生生拍手游戲,最后一個學生說:“老師我有不同的拍法!”,結果是兩手做出要拍手的架勢,但沒有拍響,其他學生發愣、等待,這個學生接著說:“我給同學們解釋一下,我兩手沒碰一塊,就是沒拍,是0下。”0+10=10,10-0=10,10-10=0。多么開闊的思維啊!通過師生、生生的伸手、拍手游戲,學生學習熱情異常高漲,每張小臉都洋溢著興奮的表情,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4.通過“爬臺階”看圖說話,列算式,講算式含義,鼓勵學生想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個學生說:“10層臺階,小狗全爬上去了,吃到骨頭了,并且吃得特別香,就是10-10=0。”聽課的教師欣慰地笑了,這樣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5.教材的設計不但能開發學生的智力,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例如:第41頁第4題“說一說,填一填”,完成這個要求對學生來說遠遠不夠,學生搶著說:我和他們想得不一樣。結果學生從魚的顏色、游的方向、翹尾巴的方向、吹泡泡、張開嘴巴和身上畫虛線等不同的觀察角度,列出好多有關10的加減法算式,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6.師生關系融洽、平等。在本節課上,師生一起玩拍手游戲,讓學生幫老師給鎖配鑰匙并謝謝學生,出現了師生同樂的愉悅場面,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案例點評〗
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對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十分重要的。本案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借助動物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所體現的重要思想,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也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在促進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共同整理出有關10的加減法算式,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
點評人:王光勛(山東省臨沂費縣教育局教研室)
〖編者點評〗
由于我們采用的是十進制計數法,因此有關“10”的加減法對后續學習顯得更為重要。張老師組織了多種兒童喜愛的數學活動,練習有關10的分與合,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熟練計算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同時為后面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打下基礎。
分蘋果教案 篇5
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活動,學生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加減法。
2、動手操作擺一擺,共同整理出有關10的加、減法算式。
3、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
教學設計思路:本課內容分蘋果,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因此采用活動游戲教學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教師準備:蘋果卡片10個
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效果反思一、創設情景 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吃水果嗎?都喜歡吃那些水果?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蘋果,你們想不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學生在活動中理解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1、出示蘋果圖片:估算一下有幾個蘋果?2、我們在具體地數一數到底有多少個?3、匯報交流:誰愿意把你數的蘋果告訴大家。4、老師想把這10個蘋果分成兩堆向淘氣和笑笑,怎樣分?按小組進行分蘋果比賽并列出相應的加法和減法算式。5、請同學們按小組匯報分的情況。(教師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說,并把分的結果出示在大屏幕上。)教師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說,并隨機板書。6、仔細觀察算式,你發現了什么?7、面對大屏幕,讓同桌互相說一說10可以分成幾和幾。8、我們把10分成9和1,你能想到什么算式?10分成8和2,你能想到什么算式?……請同學們在組里說一說。9、教師小結。學生估計并說出來。 學生答:10個。 學生每4人一組,每組一套模擬蘋果。一人分,其他同學說怎樣分兩堆?并列出算式。 各小組匯報分的方法,要求學生一邊分一邊操作。 學生討論說明自己的發現。 同桌互相交流。10可以分成2和8,還可以分成1和9…… 小組內同學互相說。 三、體驗感悟,掌握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1、請同學們伸出雙手和老師一起來做一個游戲,好嗎?2、下面同學們仔細看老師的手(教師把兩手分成1和9)你能列出算式嗎?3、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做一做這樣的游戲,看哪個小組同學表現最好?(隨機進行小組評價)4、教師小結。 同學們高興地做好準備。 學生可能說:1+9=10 9+1=10…… 同學們在小組內邊做手勢邊說。操作和列式正確的在評價表中打“√”。 四、鞏固練習 實踐應用1、請同學們把練一練的第1、2兩小題做在書上。2、集體訂正。3、“爬臺階”一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幅畫,爬臺階的結果要與算式一一對應。4、請同學們先把第4小題的表格完成。5、誰能把這些算式表示的意義說一說?6、教師小結。 同學們在書上獨立完成。 個別同學發言。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學習。 學生在書上完成。 小組內說一說。
板書設計: 分蘋果
9+1=10 1+9=10 10-9=1 10-1=9 5+5=10
8+2=10 2+8=10 10-8=2 10-2=8 10-5=5
7+3=10 3+7=10 10-7=3 10-3=7
6+4=10 4+6=10 10-6=4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