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五》(精選17篇)
《練習五》 篇1
教學目標
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的方法在方格上設計圖案。
教學重難點:能用語言描述自己設計圖案的過程。
活動過程:
一、活動一:創設情景,解決問題(課件演示)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選擇一部分有意義的圖案供學生欣賞,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認識數學的美是很有幫助的。本活動的特點不僅要讓學生欣賞圖案,還要求學生能制作美麗的圖案,后者是重點。
(1)欣賞美麗的圖案。教師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圖案(也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圖案),讓學生議一議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可以在黑板上與學生共同畫一個圖案。
(2)制作美麗的圖案。在制作時,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為了防止圖形的變形,也可以讓學生把旋轉的中心點用圖釘固定下來,然后邊旋轉邊描繪。如果學生有興趣,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任意剪一個簡單的圖形,隨后再進行描繪。
二、活動二:實踐練習
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交流,老師進行指導。
第1、2、3題
(1) 本練習的三道題目都是操作題,教材中的要求是畫一畫,但在實際教學中,盡可能先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擺一擺,只有學生十分熟悉了擺的過程,才有可能畫得好圖形的變換。
(2) 教材中呈現的材料僅為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了一些素材,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一些類似的內容,以供學生開展活動。
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提倡學生邊操作邊自語(說一說圖形變化后的情況),這樣,可以把每一個操作的動作都與規范的數學語言結合起來。
(3) 第4題
有了前面幾道題的操作經驗,學生頭腦中可以初步建立起圖形變換的表象圖案。因此,開展本題的活動可以采用先想象,后操作的程序,即先讓學生說一說某一圖形是如何變換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確。
(4) 第5題
在開展設計時,可以充分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能力進行設計,然后由每一個學生在小組(或全班)進行交流。交流的重點要說說圖形是如何進行平移或旋轉的。
(5) 第6題
對學有余力,又十分喜歡設計的學生安排的內容,不作全班學生的要求,也不作測試。
三、教師在電腦中進行,開始時圖案可以簡單一些,然后逐步出示復雜的圖案。對于設計的內容可以根據學生喜愛的程度進行選擇,如有的學生喜歡選擇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學生喜歡一些特殊的圖形等,教師不要作過多的干涉。對學生設計后的作品,盡可能創造條件進行交流,并讓他們說說設計的思想與設計的過程。
四、完成作業。
讓北二小數學電子教案教學設計
學科:數學 授課年級:四年 設計人:冷海濱
章節名稱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四單元
課題
練習五
計劃學時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的方法在方格上設計圖案。
2、通過操作活動,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
3、能在方格紙上,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自主運用圖形的旋轉創造圖案。
教學難點
能用語言描述自己設計圖案的過程。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理念
時間
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圖形的旋轉,你們想親手設計出漂亮的圖案嗎?我們想動手做一做嗎?
傾聽
通過設懸念,引起學生的興趣。
1
鞏固與拓展
活動過程:
一、活動一:創設情景,解決問題(課件演示)
(1)欣賞美麗的圖案。教師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圖案(也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圖案)。
(2)制作美麗的圖案。在制作時,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為了防止圖形的變形,也可以讓學生把旋轉的中心點用圖釘固定下來,然后邊旋轉邊描繪。如果學生有興趣,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任意剪一個簡單的圖形,隨后再進行描繪。
二、活動二:實踐練習
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交流,老師進行指導。
第1、2、3題
(2) 教材中呈現的材料僅為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了一些素材,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一些類似的內容,以供學生開展活動。
(3) 第4題
有了前面幾道題的操作經驗,學生頭腦中可以初步建立起圖形變換的表象圖案。因此,開展本題的活動可以采用先想象,后操作的程序,即先讓學生說一說某一圖形是如何變換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確。
(4) 第5題
在開展設計時,可以充分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能力進行設計,然后由每一個學生在小組(或全班)進行交流。交流的重點要說說圖形是如何進行平移或旋轉的。
(5) 第6題
對學有余力,又十分喜歡設計的學生安排的內容,不作全班學生的要求,也不作測試。
三、教師在電腦中進行,開始時圖案可以簡單一些,然后逐步出示復雜的圖案。對于設計的內容可以根據學生喜愛的程度進行選擇,如有的學生喜歡選擇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學生喜歡一些特殊的圖形等,教師不要作過多的干涉。
讓學生議一議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可以在黑板上與學生共同畫一個圖案
為了防止圖形的變形,也可以讓學生把旋轉的中心點用圖釘固定下來,然后邊旋轉邊描繪。如果學生有興趣,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任意剪一個簡單的圖形,隨后再進行描繪。
先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擺一擺,只有學生十分熟悉了擺的過程,才有可能畫得好圖形的變換。
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提倡學生邊操作邊自語(說一說圖形變化后的情況),這樣,可以把每一個操作的動作都與規范的數學語言結合起來。
對學生設計后的作品,盡可能創造條件進行交流,并讓他們說說設計的思想與設計的過程。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選擇一部分有意義的圖案供學生欣賞,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認識數學的美是很有幫助的。本活動的特點不僅要讓學生欣賞圖案,還要求學生能制作美麗的圖案,后者是重點。
圖形的變換是對平移和旋轉知識的綜合運用練習,也是今后學生開展圖形設計的重要基礎,通過學生大量的操作活動,對提高學生空間的想象能力有較大的幫助。
31
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談感受,也可展示作品。
3
板書設計
練習五
教后反思
見博客“回復”部分。
《練習五》 篇2
一、教學目標 :
1、 練習用鋼筆描紅。
2、 練習輕聲的讀法,正確區重音和輕聲。
3、 讀一讀對子,培養語感,理解對子的大體意思,并練習對對子。
4、 加標點,學習頓號的用法。
5、 熟讀成語。
6、 讀一讀《問與底》這首小詩,理解詩意。
7、 口語交際:給家鄉的環保提建議。
8、 學寫毛筆字。
二、教學時間:3課時。
三、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練習用鋼筆描紅。
2、練習輕聲的讀法,正確區重音和輕聲。
3、讀一讀對子,培養語感,理解對子的大體意思,并練習對對子。
4、加標點,學習頓號的用法。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一題
1、 審題。
2、 指導。
(1) 朗讀這段話,說說這些鋼筆字的特點。
(2) 默讀這段話,想想楷書的運筆方法。
3、 練習。
(1) 描紅要觀察整體,注意一氣呵成。
(2) 要注意大小一致,行款整齊。
4、 師生評議學生作品。
(二)教學第二題。
1、 審題。
2、 指導。
(1) 讀一讀,注意比較加點字的聲調。
(2) 分別指名讀,并說一說加點字的聲調有什么特點?
(3) 說說第一橫行加點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第二橫行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4) 比較上下兩行,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3、 齊讀。
4、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三)教學第三題。
1、 審題。
2、 指導。
(1) 自由讀,說說這是什么形式的句子。
(2) 指名讀,齊讀。
(3) 再讀對子,思考含義。
(4) 指名說說句子的意思。
(5) 連讀全文,想象文章描繪的畫面。指名說說你看到一幅怎么樣的畫面。
(6) 再齊讀全文。
3、 學生自由互相出對子,并應對。
4、 教師出對,學生應對。
(四)教學第四項。
1、 審題。
2、 指導。
(1) 學生嘗試給第一句加標點。
(2) 交流答案,說說你為什么這么加標點。
(3) 師小結:頓號表示一句話中并列的詞或詞組之間的停頓。"并列"的意思是詞與詞之間可以前后交換位置。
(4) 讓生再舉出一些并列詞語的例子。
3、 練習。
(1) 完成第二題。
(2) 交流答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熟讀成語。
2、讀一讀《問與底》這首小詩,理解詩意。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6組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6組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說出6組成語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難度的成語,教師講解。
3、練習。
(1)學生自由讀。
(2)啟發學生想象這些成語的表現的景象。
(3)同桌練習背誦。
(4)小組賽背。
(5)集體齊背。
(二)教學第六題。
1、 復習課文《學與問》,說說為什么要問?怎樣問?
2、 這首詩告訴我們什么?
3、 自由讀詩,思考詩句的意思。
4、 交流詩句意思。
5、 再讀詩歌,要求讀出感情。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口語交際:給家鄉的環保提建議。
二、教學過程 :
(一) 課前準備:開展家庭所在社區的環保調查,并就大氣情況、污水排放情況,污染治理等情況作一些記錄。
(二) 開展交流。
1、 小組討論:本社區的環保情況(大氣、水源、噪聲……)
2、 集體交流。
3、 對于家鄉的確良環保工作你們有什么建議嗎?先想一想,再在小組內說一說。
4、 全班交流。
三、教學第八題:學寫毛筆字(略)。
《練習五》 篇3
教學內容:教材第46-47。
教學目的:
通過折一折、搭一搭、數一數、剪一剪、拼一拼等實踐活動,加深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誰能說說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
今天啊,我們將繼續研究它們上一節練習課。
二、練習。
1、1
(1) 出示第1題,要求學生沿著圖中的虛線折一折,說一說折出了什么圖形?
(2) 展開,說一說在折出的圖形,哪些是你認識的?
2、2。
(1)讀題理解題意,什么叫兩次對折?
(2)學生選擇一種折法在小組中交流,并說說折出的是什么圖形?
(3)集體交流并參與教科書說說正方形紙對折兩次一般有幾種折法?各折出什么圖形?
3、3。
(1)出示第3題圖,說說圖中有哪些圖形?指指各種圖形分別在哪里?
(2)指導學生數圖形的個數,要求學生把圖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從左往右,從上往下有序地數。
(3)完成統計表,集體交流。
4、4。
(1)要求學生用6根同樣長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并說說你是怎樣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圖形?試一試,讓學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5、5。
請學生拿出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想一想怎樣才能剪 出兩個三角形,三個三角形、四個三角形。
6、6。
(1)出示第6題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圖中是怎樣把長方形轉化平行四邊形。
(2)學生動手按照書中的兩幅圖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7、7。
(1)用書附頁中的圖形,照樣子拼出書上的三種圖形。
(2)試一試,你還能拼出別的圖形嗎?學生動手拼圖,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拼的?
三、作業 布置。
四、教學后記:以游戲形式.比較直觀的教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
《練習五》 篇4
練習五1
教學內容:p46.1—5
教學目標:
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快速地口算出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過程:
一、練習指導
1、p46.1
出示題目。
先自由口算,再獨立口算。
評講:1、比較分析每組中兩題的區別和聯系。
2、小結加、減法在算法上的共同點。
2、p46.2
師生合作進行口算(教師出示教具帶領學生口算。)
學生同桌合作練習。
3、p46.3
出示題目,學生根據要求進行估算。
引導學生總結出估算的方法。
任意指其中一題要求估算出結果。
4、46.4
口算比賽。
評講。
5、46.5
出示題目,要求說出題目含義。
讓學生根據題意提出求和或求差的一步計算的問題,并口算出結果。
二、課堂練習
1、 先口算出上、下兩數的和,再算出這兩個數的差。
《練習五》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2.培養學生觀察、口頭表達等能力。
3.讓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具有初步的應用意識。
4.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進一步鞏固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觀察、口頭表達等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計算,尋找規律。
1、第1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第1組(一列3題為一組)和第2組。
(2)組織學生觀察每一組算式,找一找有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數不變,第2個數逐漸多1,得數逐漸少1。減去越大的數,得數就越小。)
(3)引導學生先觀察第3組算式,用剛才發現的規律,寫出得數。
(4)比較第4組和其他3組的區別。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數如果每次多1,第2個數不變,得數也會每次多1。)
(5)引導學生根據第4組的算式規律自己寫出一組算式。
如:12-5,13-5,14-5。
(可以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2.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引導學生發現規律。
3.第6題。
(1)讓學生獨立計算。
(2)觀察算式,看一看有什么規律?
(3)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二、游戲(比比誰釣得多)。
1.游戲準備:每組一些魚形的算式卡片,一個寫著數字的竹簍。
2.游戲要求:小組同學根據本組竹簍上的數字,選擇相對應的算式。老師計時,比一比在1分鐘內,哪個小組釣到的魚最多。
3.游戲結果交流:每組代表讀出本小組中的算式,其他小組給予評價。
三、解決問題。
1.第4題。
學生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只要學生能夠說出合適的理由,以下算式都是正確的,12-3=9,或3+9=12,11-4=7或4+7=11。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適當的方式標出答案。
2.第5題,小熊射門。
(1)小朋友們觀察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小熊在踢球,小兔子、小猴子、小浣熊在為它加油吶,小狐貍當守門員。
(2)找出題目中的數學問題。
一共有幾個球?踢了( )個,還剩( )個。
(3)大家依據圖,把問題填完整。(可以用小組交流,集體討論的形式)
四、總結:
這節課,小朋友的計算都得到了提高,還找出了許多算式的規律。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小朋友都表現得很積極,4人小組合作也完成得不錯,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加上一顆智慧星。
板書: 練習五
15-7= 12-4=
15-8= 13-4=
15-9= 14-4=
《練習五》 篇6
教學內容:說的練習、讀的練習、體會分號的用法。
教學目標: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準備好發言,發言時要有理有據,說清自己的看法,語句要通順連貫,能通順流利的朗讀短文,正確完成課后習題,體會分號的用法,通過準備,完成習作訓練。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發言時要有理有據,說清自己的看法,語句要通順連貫,能通順流利的朗讀短文,完成文后的問題,完成習作訓練。
教學難點:通過準備,有條理的完成習作。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激發學生“樂”寫,幫助學生會“寫”,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
教學過程:
寫作訓練:
1. 讀題目要求
1)既可寫景狀物,也可寫人;
2)題目自擬;
3)交流調查、查閱的資料,相互啟發。
2. 指導選材:
思考改革開放以來,大的方面:社會風氣、居住環境、生活水平、學校面貌等;小的方面:一個家庭、一條胡同、一座公園的變化等。
3. 指導寫作方法:
1)描寫“變化”用比較的方法——過去與現在。
2)重點寫現在怎樣
3)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4)語言要有個性。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號的用法
教學目標:學會使用分號。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回顧學過的標點符號說說它們用法。
二、標點符號的練習:
1、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分號的用法。
分號:一是用于表示一句話中間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
二是用于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
2、題中3段話分別選自哪篇課文?均是分號的第幾種用法? (第1種)
描寫的角度不同:
第一句是描寫詹天佑在不同時間做的不同的事:第2句是描寫三峽瞿塘峽兩岸山石的各種姿態;第3句是圍繞大海從幾個方面寫。
3、再讀句子,通過讀了解每句話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從而體會分號的用法。
小組交流、匯報。
4、提出不懂得問題。
5、解決問題。
三、課外延伸:
學生從課文中找一找帶分號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分號的用法。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說的訓練、讀的訓練
教學目標: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準備好發言,發言時要有理有據,說清自己的看法,語句要通順連貫,能通順流利的朗讀短文,正確完成課后習題,體會分號的用法。
教學過程:
一. 專題討論:
1. 明確討論話題——“養狗與環境衛生”
2. 讀題目要求:
1) 要有理有據,說清楚自己的看法。
2) 語句比較通順連貫。
3. 討論重點:可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1)養狗的人要提高素質,有公德意識,在寵物給自己帶來歡樂的同時,要想到給別人帶來方便,增添愉悅而不是煩惱。
2)采取具體措施,及時清理寵物狗的污物。
3)馴養寵物狗要養成好習慣,不要隨地大小便。
4)建立規章制度,對不注意衛生的行為進行批評,嚴重的給予處罰等。
4、生準備
5、小組交流
6、匯報
7、學生評價
二. 閱讀短文,思考回答問題
1. 認真閱讀短文,結合短文或自己的體驗說一說吹肥皂泡的樂趣。
2. 可從幾方面談樂趣:
1)吹泡后出現的美麗景象說:
2)可以從“我”的感受說:
3)還可以說說自己吹肥皂泡時的心情;
4)吹成功或失敗時的神態。
3.摘錄自己喜歡的語句.
4、小組交流
5、個別匯報
6、評價指導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課堂訓練
《練習五》 篇7
練習五3
教學內容:p47——48第10——13題
教學目標:
進一步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題,能看懂線段圖,能利用線段圖幫助解決問題,基本上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練習指導
1、p47.10
獨立完成后評講。
小結(鼓勵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p48.11
引導看圖,找出數學信息。
分析每小題,指出必須找出合理的選擇信息解決問題。
二、課堂練習
1、某城市六月份的降水量是42毫米,七月份比六月份少了14毫米。六、七兩個月一共降水多少毫米?
2、狗的壽命大約有12年,馬的壽命大約是狗的2倍,大象的壽命大約比馬長6年。大象的壽命大約有多少年?
3、一班收集了69節廢電池,二班收集的是一班的3倍,兩個班一共收集了多少集廢電池?
4、卡車有34輛,客車比卡車多17輛,轎車的輛數是卡車的4倍。轎車比卡車多多少輛?(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思考題
1、p48
出示第一組的三道算式,引導觀察并研究同一道算式中各部分的數之間以及三道算式之間的聯系。發現規律后再嘗試著按規律接著往下寫。
第二組題由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2、找規律填數。
⑴1、3、9、27、
⑵1、2、3、5、8、
《練習五》 篇8
第一課時教學要求:1、學會認識不同的風的等級,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2、通過誦讀,學習欣賞,讓學生形成豐富的語言積累。教學重點:通過誦讀,學習欣賞,讓學生形成豐富的語言積累。教學難點:學會認識不同的風的等級,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教學過程: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1、 教學第一部分。創設情景:(1) 學生讀這 段文字。思考:為什么都向一個方向傾斜?(2) 學生幫小芳回答這個問題。二、教學第二部分學生讀這些詞語,思考他們的區別。(1) 學生讀句子試填適當的風。(2) 給出恰當 的答案,讓學生說出理由。三、教學第三部分。學生誦讀風速歌。(1)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直觀地認識、了解風速。(2) 拓展: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里用這種方法來推測風速,并跟氣象報告做比較,看是否接近。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欣賞1、誦讀(1) 討論:同學們現在已經是秋天了,你們能用最簡潔的語言來描述一下秋天嗎?學生回答(2) 出示《秋》,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子音,讀準節奏。(3) 指名讀,教師指導。(4) ]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5) 學生練習朗讀,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2、欣賞(1) 指名說小詩寫的是什么欣賞(2) 學生談談讀后的感想。第二課時教學要求:1、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2、學習寫毛筆字。教學重難點:寫好鋼筆、毛筆字,注意整體布局。教學過程:一、教學第三題1、指導(1) 讓學生讀這兩段話,指出選自哪里?(2) 引導學生讀帖。通過觀察讓學生說出書寫的格式。通過觀察,讓學生說出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寫整齊,寫成一樣大小。2、練習(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指導(2)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3、反饋(1)展示寫得好的字,并請學生說說好在哪里。糾正寫得不夠好的字。(2)教師范寫。(3)學生再次描紅臨寫。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1、審題,明確本次學寫的字2、指導(1)學生細心觀察著兩個筆畫比較簡單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方法(3)學生初練,教師及時指導。3、練習,反饋。(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進一步糾正第三課時教學要求:有條理的介紹自己最喜歡的電視欄目。教學重點:指導評說喜歡影視欄目的原因及印象深刻的內容。教學難點:評說影視欄目時能發表自己的看法,恰當地表達自己感受。教學準備:觀看影視劇,了解劇情。教學過程: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1、 審題(1) 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2) 教師進一步明確要求:a、 你最喜歡的電視欄目是什么?b、 為什么喜歡?c、 這個欄目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指導(1)學生思考問題,準備說話內容。(2)學生根據自己選定 的欄目做準備。(教師巡視指導)(3) 分組練習各自的話題。(學生互相評議)(4) 小組推薦代表上臺演講,師生評議。2、反饋(1)指名上臺進行口語交際(2)評議小結。板書設計:練 習 5口語交際:我最喜歡的電視欄目最喜歡的電視欄目原因印象深刻的內容
《練習五》 篇9
練習五2
教學內容:p46—47第6—9
教學目標:
進一步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題,能看懂線段圖,能利用線段圖幫助解決問題,基本上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練習指導
1、p46.6
學生獨立審題并解答。
評講:你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問題?
能一步求出問題嗎?先求什么?為什么?再求什么?怎樣列式?
小結。
2、p47.7
學生獨立審題并解答。
評講:你從圖中得到哪些數學信息?要求什么問題?
你能畫出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量嗎?
怎樣列式?為什么?
3、p47.8
學生獨立審題完成,并要求畫出線段圖。
評講。
小結:兩題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4、p47.9
指導學生畫出線段圖。
問:這題的線段圖和前面的比有什么不同?
先求什么?為什么?再求什么?
小結。
二、課堂練習
1、一輛中巴車可以坐25人,有80位同學坐車郊游,3輛這樣的車夠坐嗎?
2、桃樹有2棵,梨樹的棵數是桃樹的2倍,蘋果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3、學校買來了39只籃球,買來的排球比籃球的3倍還多4只,買來的足球有多少只?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p46—47.8、9
《練習五》 篇10
1. 在練習中逐步理解長方體各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之間的關系。
(1)這個紙巾盒的前面是長方形,長是24cm,寬是9cm,和它相同的面是后面。
(2)它的右面是長方形,長是12cm,寬是9cm,和它相同的面是左面。
(3)上面和下面的長是24cm,寬是12cm。
2. 這個粉筆盒形狀是正方體,它的棱長是10cm,有6個面完全相同。
3. 數學書的長是20.7cm,寬是14.6cm,高是0.7cm。上面和下面的長是20.7cm,寬是14.6cm;前面和后面的長是20.7cm,寬是0.7cm;右面和左面的長是14.6cm,寬是0.7cm。
4. 是一個長方體框架直觀圖。
(1)和a平行的棱有3條。
(2)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4條。
(3)和b平行的棱有3條。
5. 略。
6. 是一道聯系實際的問題,把俱樂部看成一個長方體,要想知道至少需要多長的彩燈線,實際就是求這個長方體棱長的總和,有兩種解題思路:
思路一:由于地面的四邊不裝彩燈,實際就是這個長方體長、寬、高和的4倍,再減去兩個長和兩個寬的長度。列式解答為(90+55+20)4-(90+55)2=370(m)
思路二:實際就是求長方體的2個長、2個寬、4個的高的總和。列式解答為902+552+204=370(m)
7. 也是一道聯系實際的問題。這道題與上題類似,都是求長方體棱長和的問題。注意已知條件給出的長度單位是不同的,要化成相同的單位后再計算。有兩種解題思路:
思路一:都化成以cm做單位,列式解答為2.2m=220cm,(220+40+80)4=1360(cm)
思路二:都化成以m做單位,列式解答為40cm=0.4m,80cm=0.8m,(2.2+0.4+0.8)4=13.6(m)
8. 是用小正方體做拼擺的實驗。通過這個實驗,可以看到當正方體的棱長增加1cm時,體積就是原來的8倍。因為用棱長1cm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8個小正方體,擺成的大一些的正方體的棱長是2cm。
9*. 答案是:a→c,d→i,e→f。通過正方體的水平移動,首先可以觀察到和i相鄰的面有a、e、f、c,那么i只能和d是相對的。從三幅圖中還可以觀察到和a相鄰的面有i、e、f,那么a只能和c或d相對,因為i和d是相對的面,所以a只能和c相對。這樣,只剩下e和f是相對的面了。
《練習五》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生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掌握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2、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探索精神,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解決問題。
難點: 能發現問題并能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一、揭示課題。
我們學習了知道一個數和另一個數與它的關系,要求這兩個數的和或差,解決這種問題的關鍵是先求出另一個數。這節課我們再來解決這種問題。
二、組織練習。
1、 做第6題。
(1)讀題,說說條件和問題。
(2)先畫出黃牛的頭數,讓學生畫出奶牛的頭數。
(3)要先求出什么?怎樣算?
(4)再求出什么?怎樣算?
(5)這一題的關鍵是先求出奶牛的頭數。
2、 做第8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1人板演。
檢查。
說說這一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可出示線段圖幫助理解)。
比較兩題的異同點,關鍵要突出它們的相同點。
3、 做第9題。
學生讀題,根據題意畫出相應的線段圖,然后根據先線段圖列式解答。
交流時說說你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如果將“3倍多9只”改成“3倍少9只”,你會解答嗎?
4、 做第10題。
分題出示,讓學生說說應填什么和怎樣想的。
或用分別估算左右兩邊的得數,或通過比較左右兩邊的算式進行判斷大小。
5、做第12題。
讓學生相互提問題,并說說是怎樣算的。
歸納提的好的問題。
6、做第13題。
觀察圖,你獲得什么重要的數學信息?
如果現在你有100元,買兩種體育用品,還剩多少元?
如果你有100元,不規定怎么買,你打算怎么花?
三、思考題。
教師注意逐步提醒,讓學生找出其中的規律。
四、練習小結。
兩步計算的問題關鍵是要知道先求什么。
五、布置作業。
第7題、第11題和補充題。
課前思考:
這部分練習的內容重點是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提高自己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不同的分析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主要要鞏固借助線段圖分析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具有一定的策略意識。尤其是安排的一道開放題,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同桌討論,盡可能找到符合要求的不同方法,也可以提醒學生借助列表的方法有條理地排一排,以增強思考過程的條理性。
課后反思:
像這樣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課,只要給予學生解題的方法,學生不再過多地依賴老師的分析,能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練習中,當學生都能很順利解答問題后,可以適當將題目開放,這樣讓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將思維更發散、開闊些,不僅僅局限于所學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有時候,在分析題目的過程,我適當的將題目條件或問題稍加改變,就變成了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學生在原來解答問題的基礎上,這樣的問題不會顯得有很大的難度,反而覺得有這樣的興趣去解答比現在稍微復雜一些的題目。有時候,我適當增加一些與題目有聯系的條件,但對于解答問題是用不上的多余條件,讓學生進行解答,這時,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會受那些條件的干擾,比較輕松地將問題解決了,他們也知道老師是故意這樣考他們的。而且還會很得意的告訴老師,他們不會“上當”的。可見,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能通過舉一反三,對原有的學習層次進行提高,而且,不會覺得力不從心,反而覺得這是學習的需要,更能增加他們的學習熱情,效果肯定不言而喻了。
課后反思:
本課練習對于學生而言可能難度不大,只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過程,對于一些稍有轉折的題目適時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指出注意點就可以了。由于比較簡單,所以本課也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去闡述自己的解題思路,幫助了學生加深對相關數量關系的理解。其中第11、12兩題在啟發學生根據需要選擇合理信息解題的過程中,還激發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進一步鍛煉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后的練習中還加入適量的較有難度的題目進行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各種類題型的能力。
課后反思:
這節練習課讓學生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獨立解答,通過交流,教師著重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數量關系的理解,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經驗。在解決第9題時我讓學生先畫出表示題中數量關系的線段圖,再列式解答,學生通過觀察所畫線段,能夠找出數量間的關系,并且進行正確解答。本課教師給學生時間和空間來參與數學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有條理的思考,按步驟解決問題。最后一題是思考題,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和交流,比較出每組數的規律,并且按規律接著寫出幾道算是,從而通過計算加以驗證。
聽后隨想:
聽了袁老師這節復習課,內容是讓學生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在分析題目時,主要是根據“已知什么,求什么?關鍵要求什么?”這一解題思路,袁老師分析每題都要讓學生問一下自己這步求的是什么?因為很多同學都把中間的條件當成最后要求的,在作業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在學生掌握的基礎上,袁老師把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稍做了改變,讓學生體會到多步計算并不難,只要一步一步分析,跟一步、兩步計算應用題是一樣的。
《練習五》 篇12
課題
練習五課時安排1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能熟練地對分數的加減法進行運算。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教學重、難點:能熟練地對分數的加減法進行運算。 學情分析: 教具準備:教學過程:一、練一練。
1、第1題,練習分數的加減法,請學生獨自完成。
2、第3題,練習有關分數的解方程,請學生獨自完成,對有困難的學生個別指導。
3、第4題,在學生解答此題的過程中,提示他們要找出弄臟的數字,首先應把兩個數化為相同的表示形式。
4、第6題。
(1)先安排學生算一算。
(2)然后組織學生尋找其中的規律。
(3)嘗試根據自己尋找的規律直接寫出得數。
(4)最后請學生獨立出題,供同桌進行練習。
二、實踐活動。
1、第2題,實踐活動“垃圾分類”。
(1)讓學生統計家中一個星期丟棄的塑料袋的情況。
(2)并分別計算出每天丟棄的數量占一個星期丟棄數量的幾分之幾。
(3)根據每天的數據,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
2、建造“分數墻”。
(1)活動的目的是計算幾個幾分之一相加的和是1。
(2)實現準備若干條長度相等的紙條,直接在紙條上進行分割,并填上相應的分數。
(3)實際操作時,提醒學生注意由于紙條較薄,因此容易出現拼搭散亂的情況。
[板書設計]
練 習五
活動一、垃圾分類 活動二、建造“分數墻”
個性化教學思路:教學后記:加強基礎性對比練習,對于提高學困生的題目理解以及解題方面是很有作用的,要不斷加強訓練。
《練習五》 篇13
這時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許多的“朋友”,但童年的友誼是最純真的。我童年有許多小伙伴。我童年最好的小伙伴是瑤瑤。
她是一個暴力的女生。一個圓圓的蘋果臉,臉上有兩顆黑黑的大葡萄。而這兩顆大黑葡萄使她看起來更加的有精神了。眼睛下是一個扁扁的鼻子,這個鼻子遠看像一個被東西砸扁的鼻子。但這扁扁的鼻子長在上面一點也不影響,扁鼻子下面是一張能說會到的嘴,這張嘴可以把你吵到煩死為止。不信,我舉個例子給你聽聽:
某個星期六的早上,我和她在我家一起做作業。,樓底下有個同學來和我們一起做作業。因為他不知道我家住幾樓幾號,所以在樓下叫我的名字。只見她立即沖下樓,對著那個男生就大叫:“你,叫那么大聲干嘛,你難道不知道別人正在休息是不可以打擾的嗎?像你這種不懂禮貌的人,真是該死。”說著她就要打下去。“媽,可不要被這個小祖宗打到,如果誰被她打的話,不住院才怪。”我立即大叫到:“不要打,那是我同學。”她才停下手來接著說:“你真不懂禮貌,要不是看在她面子上,我早就把你打的滿地找牙。后來,同學在一句話都沒說就氣沖沖的回了家。星期一,同學和我說快被她吵死了。這就是她厲害的嘴巴,一張能把正常人吵成“神經病”的嘴巴。
這個臉上的五官和她的蘋果剛好是一個完美的配合。可這個完美的配合上有一個小小的缺陷。臉頰上有雀斑。這些雀斑的出現使人看著十分鬧心。就像一個極品紅富士上張了許多斑點。
這就是我的小伙伴,我童年到現在的小伙伴。一個永遠是伙伴的伙伴。希望我們之間的是伙伴,而不是仇人。
《練習五》 篇14
第六課時 練習五⑵
【教學內容】教材第37~38頁,練習五第7~12題,思考題。
【教學要求】
⒈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體會到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⒈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復習混合運算,完成練習五上的練習。(板書課題)
⒉口算:
720÷90 484÷2 450÷50 28+42
13×4 840÷21 360×2 65-17 56+8
⒊計算下面各題。指名說說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87-49+21 (90+70)÷80
100-5×13 32×(47-17)
二、靈活運用
⒈完成練習五第7題。
⑴出示題目:請同學們一線一組地算一算。
⑵比較:每組中的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每組中的兩題有什么關系?
⑶小結:能過這組題的計算,我們可以認識到一個數邊續除以兩個數,與除以這兩個數的積,結果相同。
⑷組織同學們分組舉例,并證實以上的結論。
⒉完成練習五第8題
⑴請同學們獨立完成,可以不計算,通過觀察比較。
⑵集體訂正,指名說說每題比較時的思考過程。
⒊完成練習五第9題
同學們獨立完成,發現問題及是糾正。
三、實際應用
⒈完成練習五第10題。
⑴出示第10題請同學們獨立完成,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
⑵分析,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⑶比較兩種方法:800÷4÷5 800÷(4×5)這兩種方法有什么聯系?
⒉完成練習五第11題。
⑴同學們獨立完成。
⑵說說每題的解題思路及所用數量關系式。
⒊完成練習五第12題。
⑴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插圖,并結合題中提供的其他信息,請同學們獨立完成2個問題。
⑵組織交流,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⒋完成思考題
⑴啟發學生倒過來算:因為后算乘法,那么什么數乘5得500?而100又是怎樣算出來的?
⑵推導出方框里的數,再根據正確的運算順序算出結果。
四、布置作業
《練習五》 篇15
之一
孔令權
訓練目標:
1.用鋼筆描紅。
2.看圖認識部首,再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3.詞語搭配。
4.依照擬人手法造句。
5.熟記成語。
6.讀讀背背三字經。
7.口語交際;水里的火山。
8.學寫毛筆字。
訓練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用鋼筆描紅。
2、看圖認識部首,再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3、詞語搭配。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2.指導。
(1)指名讀句子。(2)理解句子的意思。
(3)指導學生看清行款布局及每個字的間架。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根據描紅情況,教師及時進行小結。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據情況進行矯正性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2.指導。
(1)認識部首:攵。
(2)生看圖,師提問:第一豎排有什么特點?第二豎排有什么特點?第三豎排有什么特點?
(3)集體交流。
(4)學生說一說屬于這些部首的字。
3.練習:
在表格中填寫分別屬于這些部首的字。
教師巡回個別指導。同座位互相大聲朗讀所填的字。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2.指導。
(1)用小黑板出示豎線左邊的詞語.
(2)指名讀詞。并說說這些詞有什么共同點。(表示動作)
(3)用小黑板出示豎線右邊的詞,
(4)指名讀詞,說說這些詞有什么共同點。(說明怎樣動作)
(5)將可以搭配的詞用線連起來。
(6)將搭配好的詞語讀一讀。
(7)教師歸納搭配詞語的方法步驟:一讀,二想,三畫線。
3.練習。
(1)讓學生用一讀、二想、三畫線的方法完成豎線右邊的詞語搭配。
(2)教師根據學生的自練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輔導。
4.反饋。
(1)討論自練情況,確定正確答案。(2)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同座位互查練習的情況。(4)讓學生朗讀搭配好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依照擬人手法造句。
2.熟記成語。
3.讀讀背背三字經。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四題。
1.審題。
2.指導。
(1)出示第一組的兩個句子,指名學生朗讀。
(2)讓學生比較兩個句子的不同。
(3)師啟發學生:兩個句子用詞不一樣,但句子的意思一樣不一樣呢?
(4)師進一步啟發學生:兩個句子的意思一樣,但用詞不同,請同學們讀一讀,比較一下,哪個句子寫得好呢?為什么?
(5)練習朗讀句子。
3.練習。
(1)出示第二組的兩個句子。
(2)學生自己朗讀比較。
(3)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4)出示練習題:
出示句子:(根據句子的意思,依照每組的后一個句子造句)
一陣微風吹過,小稻秧晃動起來。
一陣微風吹過,小稻秧高興得跳起舞來。
一陣微風吹過,小稻秧微微點頭。
4.反饋。
(1)學生依照第組的后一個句子造句。
(2)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3)教師糾正學生造句中的錯誤。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成語的意思。
3.練習。
(1)學生大聲朗讀。
(2)同座位練習背誦。
(3)教師巡回抽背。
4.反饋。
(1)指名讀。
(2)集體練讀。
(3)集體齊背。
(4)指名背。
(三)教學第六題。
1.審題。
2.指導。
(1)讓學生自讀從《三字經》中選出的韻文。
(2)指名試讀。
(3)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范讀和領讀。
(4)教師分行講解《三字經》的意思。
(5)教師再次范讀三字經的節選。
3.練習。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指名朗讀。
(3)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4.反饋。
(1)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
(2)指名背誦。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口語交際;水里的火山。
2.學寫毛筆字。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2.指導。
(1)仔細觀察老師做的實驗。
實驗材料:一只小瓶子、一只裝滿水的大玻璃罐、一根細繩子、紅墨水。
用細繩系住小瓶子的瓶頸,在小瓶子里裝滿冷水,再加上幾滴紅墨水,將小瓶子慢慢放進大玻璃罐的熱水中,安放在罐底。
(2)說說實驗經過。
教師提示:用“先……接著……最后……”的句式說一說實驗的過程。
(3)說說實驗結果。
教師啟發學生:小瓶子放進大玻璃罐子里后,出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這是什么道理?
(4)指名練說實驗的過程和自己的想法。
3.練習。
(1)學生先分組在小組內練說。
(2)第組派代表到講臺前來說話。
4.反饋。
(1)教師對學生的說話進行評議。
(2)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二)練寫毛筆字
1、分析寫法。
2、練寫。
《練習五》 篇16
【課題】練習五
【教學目標】
整理與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的計算方法。熟練計算。
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獲取有用信息,通過獨立思考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獨立完成第1題。
訂正答案,說一說計算方法,注意事項。
獨立完成第2題。
訂正答案,說一說計算方法,注意事項。
第4題。用估算的方法檢查計算題(4),說一說錯在哪兒,并改正過來。
第五題:
這是一道發現規律的題,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特點,發現隱含的規律,從而解決問題。最后要組織學生欣賞這兩組算是的獨特結構,得到美的體驗。
第三題:
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獲取有用信息,通過獨立思考去解決問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7題。
學生獨立計算后,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第8題。
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先確定方法,在分工合作。
可以用把所有三位數與一位數相乘,用得到的結果去比較。也可以先用估算的方法排除掉一些不大可能的,然后再計算。
實踐活動:
3、出示問題1:
思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再和組內同學交流方法。選擇合適的方法來實踐。
可以先測量一步的長度,再推算120步的長度。也可以走120步在實地測量一下。
第9、10、11、12體可以留作家庭作業。
《練習五》 篇1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方法,學生能熟練地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3、增強學生口算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口算方法。
難點:估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揭示課題。
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兩位數減兩位的口算。這節課我們要來進一步練習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板書課題:練習五)
二、組織練習。
1、 做第1題。
指名學生口算,讓學生比較,說說想法。
2、 做第2題。
教師操作,讓學生以開小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算。
同桌繼續進行口算,一人出題,一人口算,然后交換。
3、 做第3題。
教師說明用符號表示兩種得數。
學生獨立完成,并相互檢查。
說說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點討論方法,如加法,要考慮進位,而減法則要考慮退位。
4、 做第4題。
讓學生做在書上,然后核對結果,鼓勵學生,以增強口算的信心。
三、拓展練習。
1、做第5題。
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歸納問題。
讓學生說說這些問題應怎樣答或怎樣算。
2、補充題。
四、練習小結。
學生對自己本節的練習做自我評價,或請同桌評價。
教師根據課堂練習情況,進行小結。
五、布置作業。
根據第2題的形式編寫3組口算、第5題和補充題。
板書設計:
練習五
55 + 32=
55 – 32=
課前思考:
教材中安排了本單元的綜合練習,引導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的內容進行整理和練習。從具體的練習題來看,這部分內容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關于口算和估算的題目,另一類主要是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這節課所安排的練習,主要是第一類。重點是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弄清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以及加與減在口算方法上的異同,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方法,形成必要的技能。
課后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本單元的綜合練習,主要練習兩位數加兩位數、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學生通過口算以及口算后的比較,進一步弄清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以及加與減在口算方法的異同,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加、減法的口算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方法,形成必要的技能。估算在生活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第3題旨在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學生練習下來的情況還不多。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個別學生口算能力還是不行,特別是進位加和退位減,還需要加強練習口算的技巧和速度。
課后反思:
對于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學生口算方法很熟悉,但口算速度還不快,尤其是出現進位和退位的情況時,總要停留片刻才能口算出答案。但值得欣慰的是,學生的估算能力很強,有自己的估算方法,而且估算的速度很快。但學生對于估算的作用有可能還沒清晰的認識,不能很好地利用估算進行檢驗,總是將估算脫離于真正的計算之外,是為了估算而估算,這樣的目的比較強。我認為,以后要在實際的做題的過程中,重點讓學生自己嘗試用好估算,讓他們意識到估算是為計算服務的,有了這種意識,很多學生都會將兩者很好地聯系在一起,發揮他們各自的作用。今天的練習題,通過組織學生進行不同題型的練習,通過變換題目的練習形式,增加學生練習的趣味性。
課后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對本單元的綜合練習,鞏固學生對本單元的認識,并能深入、熟練的解題。內容大致分了兩類,一類是關于口算和估算的題目,口算是為了使學生能進一步弄清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以及加與減在口算方法上的異同,但在實際的練習中發現學生口算的熟練程度還有待加強;對于估算學生基本能運用自己的獨特方法進行計算,但未能將估算真正運用到計算中。第二類是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這部分內容學生掌握的還可以,能根據已知的條件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答。
課后反思:
這節課是對這個單元的復習與鞏固,今天主要復習的是兩位數加兩位數、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這一內容,在練習中讓他們比較進位加、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在算法上的異同,加深對算法的理解,對于估算我先讓他們估算好后馬上口算出得數,看看計算的結果是不是在估算的范圍內,使他們更明確估算是為計算服務的,課上采用多變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口算,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