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2 四季
師:(出示圖片) 你看楓葉怎么樣?
師:你還可以像書上那樣編成詩:楓葉紅紅,他對大樹說:“我是秋天。”(出示詩歌)
生2:我在田野里找到秋天,田野里稻子成熟了。
生3: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人們衣服慢慢加厚。
生4:大街兩旁的梧桐樹也變黃,一片一片到落下來。
師:你能像書上那樣編成詩說說嗎?(樹葉飄飄,他跳著舞說:“我是秋天。”)
生5:橘子成熟了,我們可以吃到甜甜的橘子啦!
師:我們編成詩說:(橘子黃黃,他對人們說:“我是秋天。”)
生6:我們吃到了肥肥的田蟹。
師:能編成詩說說嗎?(田蟹肥肥,他揮揮鉗子說:“我是秋天。”)
生7:我看到田里的棉花白了,知道現在是秋天。
(棉花白白,他搖搖腦袋說:“我是秋天。”)
5.分享學習成果,激發學習興趣。
瞧!老師把小朋友剛才說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寫秋天的詩歌啦!會念的跟老師一起來。
咱們班的小朋友也成了小作家了,你們還想更上一層樓成為大作家嗎?(想)那可不容易啊,你得花點工夫到書中多學點知識才行。
四、指導書寫
讀中感悟 說中積累 演中遷移
──《四季》課堂實錄及評析
執教:四川省南充高坪七小 唐 艷 評析:四川省南充高坪區教研室 姚彩霞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所學生字及筆畫“乙”,拓展學生生活中識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結合圖文,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課堂實錄】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播放“找朋友”歌曲,師生拍手。
師:孩子們聽出了是什么歌兒了嗎?
師:好,老師就來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戲,等會兒我請一個孩子來當小老師他出示拼音卡片,下面的孩子趕快找生字卡片進行搶答。我就是小老師的大助手。
(生活動。)
師:你太能干了,祝賀你成為今天的“識字大王”,并獎給你一個獎品。
(其余學生鼓掌。)
[采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導入,使學生不但復習了生字,而且評出識字大王,更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師: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可以讓花兒變紅,草兒變綠;可以讓太陽變成火球,曬得我們直淌汗;可以讓紅紅的果實爬上枝頭;還可以呀,讓世界一夜之間變得一片雪白,想和這四位小姑娘做朋友嗎?
(師在黑板上貼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師:我這里有幾幅美麗的四季的畫兒,誰來給它們找一找家呢?
(生上臺貼畫。)
師:一年四季的景色可真美,一位作家爺爺把它寫成了一首兒歌,這節課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首兒歌,去聽聽、看看。
(課件顯示課文內容,并伴有配樂朗讀錄音)
師: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
(生答,并簡單說說喜歡的理由。)
師:想讀嗎?讀你最喜歡的季節,要讀出喜歡的語氣。
(生自由朗讀。)
師:孩子們讀得真好,現在,有誰愿意把他最喜歡的季節讀給大家聽。
(抽生讀,評,并指導“尖尖”“圓圓”“一挺” 的讀法。)
師:所有的孩子都想讀,那么,去讀給你的同桌和好朋友聽吧,讀時,還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
(生自由讀。)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展語言。課文的內化是孩子們學習書面語言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學時必須讓孩子們直接去感受語言,積累語言。一年級的孩子正處在閱讀的起始階段,所以借助色彩鮮艷的貼圖、動畫、音像等手段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之中,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去感受四季的不同特點,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