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明》教學反思
《日月明》教學反思
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并掌握一些識記漢字的方法.
備課時,我考慮到本課課文沒有情節,不知學生會不會感到枯燥 雖然課文短小,瑯瑯上口,但是學生會不會掌握后就對他不感興趣了 要怎樣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對課文感興趣,并能主動地學習,更能以課文為"磚",拋磚引玉,激發學生喜歡識字,在課外更主動地學習漢字.
于是我設計了教學過程:
我先出示字卡"日,月,魚,羊,小,土,大"等已學過的獨體字.然后,我把字卡"日月"拿在手上,故作驕傲地說:"我能把這兩個字合成一個字……." 我故意拖長聲音,靈活的學生馬上接上:"明!"我因勢利導:"'明'是什么意思呢 是光明的意思,太陽和月亮都有光亮,合起來就是明."我表揚這位學生,并乘機激勵學生自主要求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其余的內容.于是我放手讓學生小組學習,我到各小組中指導,和他們一起討論.
匯報時,鈺欣搶先舉手:"老師我知道'一'就像一張浸水的被子,蓋在'火'上,火就'滅'了."他還運用了消防知識.有的說:"手放在眼上就是看."還把手放在眼前,邊說邊比劃著.……大家七嘴八舌地將這把自己想到地說出來,唯獨沒人說"休"字.我因勢利導:"人干活累了,靠在樹邊在干什么 休息!"大家不約而同地說.哲宇舉手說:"老師,我發現了一個秘密.明是左右結構,塵是上下結構."我乘機表揚了他:"哲宇真聰明,能積極動腦筋,發現了別人沒發現的秘密."并擁抱了他,學生們羨慕不已,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創新意識,認真觀察品質的教育.
這節課上得很輕松,我基本上是在做一個"旁觀者",只是時不時給學生們點撥一下.課堂主要交給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體現了輕松愉快,自主探知.
《日月明》教學反思
在布置學生回去預習后,課堂上我在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時,就有的學生告訴我:“弓、長張”雖然他們不懂得什么叫“會意字”,但我覺得他們對于這種構字規律很感興趣。我在想:如果教材能結合一些圖畫,會更形象,學生學起來可能會更有味道。因為在教學中,有的學生雖念起來瑯瑯上口,但不怎么理解字的意思,所以教師往往還要加以解釋,“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日”和“月”都是非常明亮的,“明”就是指很亮的意思。如果畫出發光的日和月,組合起來放射出的光芒,學生看了之后,一定會表達它的意思了。
教學完這課之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身邊的例子,以姓名為例,編一些兒歌。每個學生都對自己的姓名進行拆分!巴、申坤,走、大達,中、心忠!睆闹辛私鈺庾值臉嬜忠幝桑斎挥行┎鸷虾笫怯兴囊饬x的,但我認為學生會拆就說明他記住了這個字,這也是識字的一種好方法,為以后的字形結構奠下基礎。
我知道識字的方法很多,不能單單局限于課堂上,應該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入社會。但有時總感覺壓力很大,布置學生回去認身邊的字,如各種商標、牌匾、廣告牌、報紙,并盡可能地把能剪下來的字貼在圖畫紙。學生總說家里什么也沒有,完成任務的也寥寥無幾,教育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去識字,但我發現他們都是被動的。也許是我的引導還不到位吧!今后我將繼續探究,增強學生識字興趣,把識字當作一件快樂的事。一步一個腳印,只要我用心,學生會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