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里》教學案例
師:你觀察到了老師的表情,眼睛真亮。
生:老師一邊夸一邊做動作,很好看。
師:你發現老師邊夸邊做動作,也觀察得很仔細。
生:老師把“青青”這個詞念得特別重。
師:是啊,你的耳朵真尖,聽到老師把“青青”這個詞讀得特別響,你能告訴老師,“青青”寫出了豆角的什么嗎?
生:青青寫出了豆角的顏色。
生:我發現老師把“細又長”這個詞也讀得很重。
師:對啊,“細又長”寫出了豆角的——
生:樣子。
師:誰也愿意夸豆角?
生讀寫豆角的句子。
師:看著大屏幕,你喜歡哪個蔬菜寶寶,就好好地把它來夸一夸,也可以配上動作。
生:我喜歡茄子。茄子高高打燈籠。
師:(點擊屏幕,出現放大的茄子圖和句子)是啊,胖乎乎的茄子掛在枝頭,多像一盞盞小燈籠,多惹人愛啊!誰再來夸一夸?
生:我來夸辣椒。辣椒尖尖辣又辣。
師;你真能干,用自己的話來夸辣椒,說出了辣椒的形狀和味道。
生:我要夸蘿卜。蘿卜地下捉迷藏。
師:(點擊放大蘿卜圖,理解“捉迷藏”一詞。)是啊,蘿卜可淘氣了,長在地底下,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呢!
(多種形式朗讀:分小組朗讀;師生對讀;拍手讀;配上動作讀。)
三、編兒歌:
師:菜園里的蔬菜寶寶還有很多很多,你認識他們嗎?
(出示圖:白菜、卷心菜、西紅柿)
生自由讀這三種蔬菜的名稱;指名讀;齊讀。
師:請你觀察一下蔬菜寶寶的顏色、樣子,當當菜農來夸夸他們。
生自由準備說話。
四、識字生活化
師:我們認識的這些蔬菜不光長得很漂亮,而且味道可口、營養豐富,我們的生活可離不開它們。
(師點擊屏幕,出示菜和菜單:肉末茄子、爆炒辣椒、涼拌黃瓜、炒豆角、紅燒蘿卜、西紅柿炒雞蛋、炒白菜)
生自由讀菜單。
師:你最喜歡吃哪道菜?
生說菜名。
師:媽媽平時還用這些蔬菜做過那些菜,你能來介紹一下嗎?
生:我吃過豆角炒肉絲。
生:我媽媽燒過蘿卜燉小排。
生:我會燒西紅柿雞蛋湯。
生:我在飯店里吃過水煮大白菜。
……
師:吃飯時,再用心地去看看哪些蔬菜寶寶會跑到你的參酌上來。跟著爸爸媽媽去菜市場買菜或飯店吃飯時,也可以去認認菜單上字。
五、 識字
師:小白兔最喜歡吃的蔬菜是蘑菇,我們一起幫小白兔去樹林里采蘑菇好嗎?今天采蘑菇靠的可是智慧,你把蘑菇上的字讀正確了,蘑菇就被你采來了。
生開火車讀生字。
師:讓我們齊心協力幫小白兔把蘑菇搬回家吧!
生齊讀生字。
六、書寫指導
教學反思:
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的生活性與實踐性,本課內容的選入貼近學生生活,所以在本課教學時,我從生活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體驗,把教材與生活有機融合,將學生實踐活動中收集的生活信息,有機的融入學科教學過程,讓學生有活動的時空,走出課堂,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把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語言學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孩子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孩子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孩子就會認真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機。將菜園搬進教室,創設生活化情景,將教學內容的特點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構建一個開放自主的課堂,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具體的材料,經驗性的知識牢牢地吸引住學生注意力,人人躍躍欲試,個個爭先恐后,在這種心態下識字,事半功倍。在上課伊始,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現菜園中的豐收景象,創設了帶領兒童到菜園參觀這一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和爸爸媽媽去過菜市場嗎?你們都認識哪些蔬菜呢?你們知道這些蔬菜都種在什么地方嗎?”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思維。在識記生字時,我運用課件創設情境,采取了多種形式,例如開火車讀、個別讀、全班讀,并且結合游戲、課間操來鞏固,學生在自由時空中,遇到新事物、新問題,都會表現出有趣與興奮,那么他們就會自覺地動眼觀察、動腦思索。可見,在低年級的課堂中,游戲、課間操的加入,激發了學習興趣,效果真奇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