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二·比一比》教學案例及評析
⑴ 指導觀察:
讓學生數鴨子,從鴨子的多和難數引出“一群”鴨。認讀生字“群”。
⑵ 引導對比:
師:鴨子有一群,而小鳥只有一只,誰多?誰少?(師板書:多 少)
誰能編詩歌比一比?
生:(很自然地)一邊多,一邊少,一群鴨子一只鳥。
⑶ 導讀。
獎勵,導學句4:
師:小朋友們這么能干,蔣老師決定獎勵你們,請你們吃水果。
(課件出示一堆杏子一個桃)
⑴ 觀察圖片。引導學生用好量詞“堆”。
從多而難數,引出“堆”。
在與一“群”鴨子的對比中得出多而不動的可用“堆”,動的用“群”。
拓展“堆”的用法。
師:除了一堆杏子,還可以說一堆什么?
生1:一堆蘋果
師:蘋果豐收了
生2:一堆梨
師:是呀,果農可高興了。小朋友們注意“堆”字,(出示字卡)它的偏旁象土字,但哪兒不一樣?
生齊:最后一筆
生1:“土”的最后一筆是橫,這個字的最后一筆的提。
師:它為什么把腳提起來呀?
生3:它想和后面的朋友站得更近。
師:對了,這個有禮貌的偏旁寶寶叫“提土旁”。
生跟老師念提土旁。
師:小朋友們知道“堆”字是提土旁了,還能想到一堆什么?
生:一堆泥土
生:一堆垃圾
……
⑵ 詩句創作。(從顏色、形狀等方面入手)
從扶到放,讓學生自由創作。
引出詩句:“一邊多,一邊少,一堆杏子一個桃。”
⑶ 導讀。
2、導讀全詩。讀讀我們自己的詩
3、指導書寫。
三、拓展延伸
四、引導小結、延伸練習
【導學效果】
整體回歸讀全文時,學生流利的朗讀聲告訴我,他們已經愉快地“說”熟了自己“編”的詩,而每句詩句的空白,學生都能以充滿童真的創造加以充實和裝點。也許詩句不是很精美,但卻充滿了學生創造火花的閃現。而難認字“堆”的導學,更是落實得到位而有效。學生既認識了生字的偏旁,又掌握了量詞的用法,更使創新思維得到很好的延伸。本課教學完成了學習任務,又發展了學生的創造力。
【整體評價】
1、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做到合理的舍。本課雖然是一篇識字課,但課中的生字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基礎差的學生對他們也有一定的印象,所以教學中沒有在引導認字上大做文章,而是根據新課標教學理念,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多次呈現本課生字,大膽地處理教材,把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熟悉的二類字不作平均使力,做到合理的舍。教學效果表明這樣的舍是有的放矢。
2、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做到適當的添。針對本課教學的難點,在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量詞“顆、堆、群”的同時進行了課文內容的拓展,引導學生想象說話;進行了大小、多少的比較后,又讓學生進行其他方面如高、矮,色彩等的比較。在創作中學習課文,在學習中想象創新。既完成了給定的教學目標,同時兼顧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培養了學生區別對比能力和想象力,從而做到適時適量的“添”。這添,使課堂時時、處處充滿創造和想象:創作課文內容,對比求異想象,學生都在以自己的想法和觀念抒發情感,在課堂中亮出一個又一個的閃光點。這樣的“添”添活了學生的思維,添出了學生的個性,更添出了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