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爺爺植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1、認識“鄧、植”等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讀文感悟中,初步了解鄧小平爺爺,激發保護環境,植樹綠化的愿望。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師:歌曲中所唱的人,你知道是誰嗎?你對鄧小平爺爺有多少了解?
(出示課件、圖片資料,師生共同介紹交流)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故事。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師:看到這個課題以后,你們想到了什么?
培養學生質疑、設疑的能力。
二、初讀課文,認識漢字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們和在文中連成的詞一塊兒多讀幾遍。
2、字詞教學:
⑴ 小老師帶讀(有注音的詞),想帶讀哪個就讀哪個。
⑵ 開火車讀。
(有注音)
⑶ 集體讀。
(無注音)
⑷ 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識記漢字的好方法,最后小組長檢測。
⑸ 教師檢測,生齊讀識字卡片。
3、學生再讀課文,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并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三、讀懂課文
1、學習最后一段。
2、出示課件(圖片):
一棵蒼翠茁壯的柏樹。
師:同學們,這是一棵怎樣的柏樹?
(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小平樹”,你知道為什么嗎?
指名讀最后一段。
理解“親手”,用“親手”說一句話。
3、質疑問難。
4、師:看著這棵柏樹,你有哪些問題要問問這棵柏樹?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引導把問題歸歸類,讓學生自己討論解決。)
問題如:
⑴ 柏樹是什么時候種下的?
⑵ 鄧小平爺爺是怎樣種這棵柏樹的?
⑶ 鄧小平爺爺為什么要種這棵柏樹?
(像“⑴”類問題引導學生讀文解決,“⑵、⑶”類問題放入第二課時討論解決。)
四、再次鞏固生字
五、指導寫“爺、節”
觀察,師范寫,生練寫,互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