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兩只鳥蛋
2.學生想象最后一節詩所描繪的畫面,并畫一幅圖。
四、教學設計舉例
案例一
(一)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后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兩只鳥蛋在什么地方?它們怎么了?)
(二)小組合作認讀漢字
直接出示課后練習“我會認”中的十二個生字讓學生認讀。(不會的可通過向別人請教或查書來解決)
1.教師檢查自學效果。重點指導“涼、輕、定”的發音。
2.出示“我會讀”中的短語讓學生認讀。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教師檢查讀書效果,指導學生讀正確。
3.齊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四)再讀課文,指導朗讀
1.學生喜歡哪個小節,就讀哪個小節,讀完后說說為什么喜歡。
2.教師分節指導朗讀,體會每小節表達的情感。
第一小節:要把鳥蛋“小小的、涼涼的”感覺讀出來,還要把“我”拿著鳥蛋那種好玩的感覺讀出來。
第二小節:要把媽媽的語氣讀出來(可分角色朗讀)。
第三小節:要把送還鳥蛋時小心翼翼的樣子讀出來。
3.讀第四小節時可以質疑。
第四小節中的“仿佛”可換詞來理解,“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通過看插圖理解“目光、投向”。提問:為什么“我”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讀后提問:你喜歡課文中的“我”嗎?為什么?
(六)練習背誦
(七)指導書寫
案例二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
板書:兩只鳥蛋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小詩,這首小詩寫了一件與兩只鳥蛋有關的事。
誰會讀課題?你是怎樣認識“蛋”字的?誰會用“蛋”字組詞語?誰想知道這件有關兩只鳥蛋的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試讀課文。
2.小組合作,勾出生字。讀準字音,識記字形。教師巡視,相機指導。及時反饋,有效矯正。
3.可用偏旁帶字的方式識字:捧、抬、投;可用熟字帶生字的方式識字:冷—涼。
(三)再讀課文,繼續學習生字
1.多媒體課件隱去拼音,學生看漢字試讀課文。找出還有哪些不認識的字,小組合作學習,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認這些字。
2.分組匯報各組學習生字的方法。
3.比一比,看誰識字的方法好,看誰把生字記得牢,看誰把字音讀得準。注意指導學生區別前后鼻音。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可參考“教學建議”第二部分。
(五)寫寫、讀讀、背背
1.復習“風、問”,認識半包圍結構,指導學生寫好“向、連、遠”。
2.根據學生寫字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寫好“走之”。
3.比一比,看誰寫得好。
4.開火車讀詞語,比一比誰會讀,誰讀得好。
5.說說這首詩講述的事,試著背誦這首詩,比比誰能背下來。
五、資料袋
世界上有多少只鳥
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鳥類世界真可謂異彩紛呈、妙趣無窮。無論是陸地、海洋、高山,還是河谷、城鎮、密林,到處都有鳥類的身影。世界上的鳥類是陸棲脊椎動物中一個最繁盛的大家族。它們的種類比哺乳動物多一倍。
那么,世界上到底有多少鳥呢?據英國鳥類學家希爾的估計,大約有1 000億只。有的鳥類學家曾對在美國繁殖的陸棲鳥做過估計,認為不會少于50億只。
極少國家掌握較準確的鳥類的總數,芬蘭是其中之一。芬蘭的一位鳥類學家曾使用一種所謂“線切”的方法來計算本國鳥的數目。他首先把國土劃分為多個邊長1公里的正方形,然后用15年的時間,每年6月到7月上旬,每天出發沿劃界路線視察,記錄所聽到和看到的每一只鳥。在這15年內,他走遍了芬蘭的每一個角落。南至芬蘭灣,北至北極,都有他的足跡。結果,他估計出全芬蘭的鳥大約有6 400萬只,平均每英畝有1.3只,而且他還指出每一種鳥的大約只數。
世界上現存的鳥類種數為8 700種。古生物學家從研究鳥類化石等方面推測,古代生活在地球上的鳥類可能多達15萬種。也就是說,原有鳥類的大部分,已經或正在從地球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