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這是一篇知識童話,講的是生活中的氣象常識。小動物們在下雨前有不同的征兆,可引導孩子們在生活中進行觀察。積極倡導合作方式:注意倡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
1、教給學生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的權利。比如:喜歡哪個動物就讀
哪個動物說的話,自由選擇學習生字的方法等。
2、注意培養語文實踐的能力。
【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6課。
【學習目標】
1、認識“坡”“割”等12個生字。會寫“嗎”“吧”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坡”“割”等12個生字。會寫“嗎”“吧”等6個字。
2、能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系。
4、會用“……正……呢!”說話。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 有關圖片或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6課要下雨了。
(板書課題,生齊讀一遍)
二、識記生字
。ǔ鍪咀R字演示文稿)
1、學生自由認讀生字。
2、匯報交流,重點指導。
3、學生口頭擴詞。
三、初讀,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導語:
這篇童話里有哪些可愛的小動物?
練習用“這篇童話里有( 。、( 。ⅲā 。┖停ā 。!钡木涫秸f話。
(貼文中動物圖或畫文中動物的簡筆畫)
一年級孩子在完成識字寫字的同時,還應進行說話練習,上面句式的設計不僅教給孩子如何把話說完整,還對課文內容起到了簡約的概括作用。教師運用畫或貼這種主體活動,既讓學生浸潤感悟,又為他們展示不同的才能創造了機會。
四、細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
導語:
“要下雨了!”這句話,在文中共出現了幾次?是誰說的?讀一讀,劃一劃。
這一導語的設計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孩子們都急著要完成這個學習任務,在動腦思考的同時,邊讀邊劃,做到了手、腦、口的協調運用。
1、生自由讀課文:
把文中“要下雨了!”幾句話找出來,讀一讀,劃一劃。
2、檢查:
用“‘要下雨了!’是( )、( 。┖停ā 。┱f的”這種句式練習說話。
繼續對學生進行對課文整體感知后的說話練習,相信這堂課下來,小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五、深入理解課文
。ㄕ故編в信湟舻恼n件)
1、指名讀: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邊跑一邊喊:“媽媽,媽媽,要下雨了!”
。ㄖ笇В鹤x時突出焦急的心情。)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和看課件時清晰的表象,以讀帶講,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急著回家把這一消息告訴媽媽的心情。
、拧∩氉x。
、啤≈该x,戴頭飾。
、恰↓R讀。
2、小白兔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劃出有關句子。
。ㄐ〗M互助學習)
3、自由交流匯報:
⑴ 燕子低飛捉蟲。
(板書: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