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第一課時教學案例
【創意說明】《要下雨了》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十六課。這是一篇知識童話,講的是生活中的氣象常識。課文通過“魚出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這些自然現象說明下雨前動物的特點以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這篇文章讀來生動有趣,在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著身邊的自然科學知識。不僅能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身邊自然科學現象的興趣,從而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們逐步產生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學生通過半年的學習,他們已經初步有了“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以指導學生“讀”為核心,使學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體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超越,輔以“思、議、評、演”等手段,注重自主學習,使之做到“在情境中誦讀,在誦讀中感悟”。
【教學步驟】
一、聯系生活 激趣導入
出示課件:
烏云密布、狂風驟起、雷電交加的情景
1、師:同學們,仔細觀察,把你聽到的和看到的告訴大家。
2、生:各抒己見,談看到的畫面和聽到的聲音。
3、師:說得非常好,這些現象都預示著什么呢?
4、生:要下雨了!
5、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通過色彩豐富的課件呈現,選取兒童知曉的生活常識,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水平,既有利于激發興趣,將學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課課題,同時向學生滲透認識自然現象之間的聯系,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告訴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借助漢語拼音、請教同學和老師等辦法讀準字音。
看過生動有趣的動畫,聽了精彩的故事,學生會不自覺的產生讀的愿望和興趣。教師及時提出讀準字音的要求,體現了識字和閱讀的整合。
三、創設意境 積累生字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寶寶。
(教讀、分小組讀、小老師帶讀)
2、師:看哪個熱心的小朋友能勇敢的站起來給其他人提個醒,該怎樣記清楚這些生字寶寶的音?
3、生:歸納學習三拼音節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整體認讀音節的字等
4、師:提醒得非常好,我們再來再認讀一下這些生字吧。
5、師:去掉拼音的生字寶寶,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
6、生:能!
7、學生自由談識字。
8、利用生字卡片擴詞。
(在擴詞時使生字又一次得到鞏固)
這一環節由扶到放,符合認知規律,意在反復強化認讀,鞏固識字。逐漸建立字形與字音之間的聯系。同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學趣濃厚。
四、感情朗讀 體會感悟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讀。
請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教師相機創設情境,指導學生邊朗讀邊感悟。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體會人物感情時,我讓學生不斷的讀,不斷的提高,對每一次讀都即時評價,努力讓學生在一次次讀中,從文字材料中探究根源,從而挖掘出這一現象的實質。